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和五大任務。
據齊志新介紹,《指導意見》將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原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政府部門主要在規劃引導、制定政策、營造環境、統籌協調方面發揮作用,其余的該由市場決定的都交給市場。例如技術路線問題,完全由企業自主決定。從能源系統來說到底用不用儲能,用什么儲能,都用事實說話,讓市場自主選擇。在投資管理方面,堅決貫徹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明確提出除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錄》已有規定的,一律實施備案制,由地方具體實施。儲能項目無需審批,主要由企業自主決策。
齊志新表示,為了構建有利于儲能發展的政策環境,首先將破除儲能接入的政策壁壘,主要根據電力體制改革的精神和進展,以市場化為導向,研究形成包括價格機制在內的體現儲能價值的市場機制。
創新精神將貫穿《指導意見》的各個部分,成為這個文件的精髓。齊志新表示,有關部門將加大對儲能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依托行業建設儲能技術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技術、材料、器件、模塊、系統等方面的攻關,讓各種儲能技術在“賽馬”機制下互相競爭,快速進步。
為此,《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儲能應用示范,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形成創新與產業發展互相促進、快速迭代的態勢,把儲能送上快速發展軌道,加快突破成本高等瓶頸問題,促進儲能的規?;瘧?。
“將來《指導意見》印發實施后,各個地方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適合本地的落實方案。儲能產業不能一哄而上。組織開展儲能應用區試點,就是要選擇少數在儲能技術、產業鏈、政策、市場等方面確實有基礎、有優勢的地方,進一步引導國家技術資源、人才資源、產業資源,包括投資和政策資源,向這些地方集聚疊加,形成率先發展產業高地,以此提升產業發展效率。”齊志新說。
【相關閱讀】
氫能要搶鋰電風口A股公司加速布局燃料電池“商業圈”
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再次將氫能產業推向風口。由于目前成本相對較高、基礎配套設施不到位、研發周期較長等原因,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時機未到。“但加氫站的投入使用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標桿性意義,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成為下一個產業風口。”業內人士表示。在資本市場,不少嗅覺靈敏的A股上市公司已搶先一步跨進燃料電池“商業圈”。
裝機超預期疊加政策利好光伏板塊風口再現
今年“6·30”后超預期的行業表現疊加多項政策利好,以及相對較低的板塊估值,是引發此輪光伏股異動的幾大動因,但未來行情能否持續仍待觀察。
鋰電儲能將迎爆發式增長龍頭企業加速商業化運營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化學儲能的應用市場。不過,相對于其他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儲能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隨著鋰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未來幾年里,鋰電儲能市場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用戶側儲能細分市場開發與應用高層研討會上表示。
我國薄膜太陽能電池亟待產業化
在日前于寧夏銀川召開的中國材料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鈣鈦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具有制備成本低、輕薄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但穩定性差、大面積制備難等瓶頸阻礙了其大規模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