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我們不會為光伏業務設上限。”5月22日,創維集團董事會主席林勁在一場交流會上談及光伏業務時坦言。
僅過了兩年時間,這家老牌TV巨頭的光伏業務占比便從8.1%增長至34%,大有“逆襲”家電業務之勢。這也與整個家電行業目前處在“停滯不前”狀態有關。
對于創維而言,光伏實現“逆襲”并非難事,但當下光伏行業狀況頗為微妙。自去年以來,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組件的價格經歷了長時間的“非理性下跌”,整個光伏中上游全線遭遇“至暗時刻”。
這一局面下,剛在分布式光伏領域站穩腳跟的老牌TV巨頭,又將何去何從?
“光伏業務方面,我們更關注市占率。但目前分布式光伏領域,幾家頭部企業的市占率已經超過70%,差不多已經過了‘跑馬圈地’階段。”創維光伏董事長范瑞武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
“我們在一個比較合適的時候切入光伏賽道。” 范瑞武坦言。
過去數年間,分布式光伏裝機需求爆發式增長。2021年,受“整縣推進”政策驅動,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首次超過集中式光伏。
2022年,在組件價格處于高位的背景下,分布式需求因價格承受能力較強仍維持高速增長,全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51.1GW,同比增長74.5%,占全年新增裝機的58.5%。
而到了2023年,分布式裝機繼續維持高增長。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67.1GW,同比增長90%。
這一背景下,創維2023年的新能源業務收入達到233.9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較上年度的119.4億元增長95.9%。這一年,創維整體營收達683.76億元,光伏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從2021年底的8.1%增至34%。
比如:美的通過控股合康新能進入光伏行業;海爾在2015年發布了光伏家庭能源系統,隨后持續加碼;2022年10月,康佳與禾邁股份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切入光伏行業;TCL則通過TCL光伏科技進入分布式光伏領域。
不過,正如范瑞武所言,分布式光伏的“跑馬圈地”時期已經到了尾聲,逐步進入成熟期。
實際上,隨著裝機及電量占比提升,前期分布式安裝較多的山東、河南等省份陸續出現并網空間受限、消納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也引發市場對國內分布式需求增長持續性的擔憂。
這一背景下,多個省份開始對分布式光伏要求配儲,未來新能源項目配置更高比例儲能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據了解,目前創維正在介入上游環節,包括逆變器、組件以及支架等,同時開始拓展儲能業務。“切入產業鏈上游,一方面可以解決適配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毛利率水平。” 范瑞武表示。
“今年整個行業都比較微妙。” 范瑞武對記者表示。在光伏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非理性下跌”已經持續長達一年時間。
硅業分會5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硅料報價下探至4萬元/噸以下,已突破所有在產企業現金成本。在高庫存壓力下,部分小產能、老產能已經停車檢修,絕大多數企業挺價意愿較強,低價情況選擇壓貨不出。
此外,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也“跌跌不休”。據Infolink5月15日發布的數據,P型M10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為1.25元/片,周環比跌幅達到20.4%;而N型182電池片成交均價為0.34元/W,周環比跌幅達10.5%;182單晶TOPCon組件成交均價為0.9元/W,周環比跌幅為2.2%。
就在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召開了“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釋放出有關行業發展的新信號,包括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并將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
會議明確指出,“光伏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在業內看來,整個光伏產業鏈已經到了比拼成本、技術、現金流等競爭力的階段,成本高企和技術落后的產能將加速出清。隨著相關政策落地和市場需求恢復,行業將逐步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不過,處在下游環節的廠商卻成為原材料價格下降的受益者,創維便是其中之一。中金公司一份研報顯示,創維2023年新能源業務毛利率為8.2%,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其中2023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毛利率為9.1%,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
范瑞武對于行業上游狀況也給出自己的研判。他認為,光伏行業正處于P型向N型轉換的敏感時期,“要等P型產品基本退出市場,相關產能出清完成,光伏上游環節價格才有可能出現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