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特稿 | 中國分布式能源闊步行進在融合發展道路上

            核心提示:特稿 | 中國分布式能源闊步行進在融合發展道路上
               2020年12月18日由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節能與環保雜志社、北京能源學會、分布式光伏產業協作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分布式能源融合發展大會”(簡稱 “能源融合發展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全國多地出現了多年沒有出現過的拉閘限電。湖南、江西、浙江相當一部分地區,城區甚至是主城區的一些居民小區的電梯停電。近些年來,拉閘限電的情形已經不多見,為什么這時候突然出現這一情況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的解釋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后,包括工業領域在內的各行各業迅速進入復產過程當中,全國用能用電迅速地回暖、回升。二是罕見的寒流導致南方氣溫驟降,很多居民生活用電大幅上升。“這一現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于國家、社會發展來說,能源安全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然是基礎、是關鍵之所在。”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副主任、節能與環保雜志社主編楊立憲在致辭中表示,這也是分布式能源融合發展大會召開的一個重要背景,既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也是為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用能、用電問題的需要。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動低碳綠色發展”“推進能源革命”。正如楊立憲所說,能源革命的推進、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為風能、光能、水能等為主體的可再生清潔分布式能源的發展送來源源不斷的東風。
              
              在主旨發言環節,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宣傳培訓部部長、節能與環保雜志副主編武德俊認為,“新能源產業的未來要注重‘融合’,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從實踐角度看,國內的新能源企業如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正泰新能源”)、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陽光電源”)、保定嘉盛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嘉盛光電”)、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清安泰(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氣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很多企業正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不僅如此,中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企業已經把自己融入應對氣候變化、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行動之中。商務部投資促進局清潔能源和新材料產業處負責人廖爽在主旨發言中說,“今年是清潔能源發展的關鍵一年,雖然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局勢緊張,產業鏈和國際分工體系受到沖擊。但反觀清潔能源投資,投資人的投資熱情似乎并未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國家均加大力度從戰略層面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據統計,截止2020年11月底,包括我國在內的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明確了碳中和時間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各國實現碳中和、落實《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而再看我國企業,參與清潔能源國際市場的步伐仍然沒有絲毫放慢的跡象。”
              
              01
              
              融合發展是雙向動力
              
              融合是多方面互相需求、互相作用、互相促進的結果,是多方面共同發展的雙向動力。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推進能源革命、實現低碳綠色發展,建立起多元能源供應體系,努力提高風、光、水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生產與消費的占比,企業行業因而有了積極性,并努力行動起來;另一方面,建立以風能、光能、水能等新能源為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主導能源的多元能源供給體系,需要國家實行推進能源革命、治理環境污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的政策措施。正是在這種雙向需求驅動力作用下,分布式能源以及各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才得以快速發展。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舉措帶來新動力
              
              圖片
              
              應對氣候變化,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一個宏偉目標,不僅要有雄心壯志,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近年來,中國積極落實《巴黎協定》,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目標。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宣布中國“ 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基礎上,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作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莊嚴承諾。這是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綠色轉型的自覺行動,也是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責任擔當。中國不斷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始終是全球環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與貢獻者,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知行合一,說到做到!在本次能源融合發展大會上,包括正泰新能源、陽光電源在內的多家主題演講企業都把此看作是發展新能源的新動力。
              
              習近平主席的承諾將落實到正在推進的“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為促進“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質量發展,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受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委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征意見的公告》,公開征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記者了解到,業界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踴躍建言。比如,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目標至少達到20%??紤]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100%的可能性,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所所長戴彥德建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的目標,至少應該從20%提高到25%。”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何繼江等人建議制訂“一人一千瓦光伏”發展規劃研究,建議說,“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針對光伏修訂發展規劃和大幅提高發展目標。‘一人一千瓦光伏’目標參照德國和歐洲的數據。其中,德國制訂了2030年人均光伏裝機1.2千瓦的發展目標;德國柏林制訂了在柏林市區2050年前實現人均光伏裝機1.1千瓦的光伏發展目標;歐洲各國依據2050年凈零碳目標正在編制光伏發展新規劃。2019年我國人均僅147瓦。建議與德國、歐洲展開競賽。”
              
              劉漢元還建議“用國內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進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他說,我國2019年進口原油約5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到72%,外匯支出超過2000億美元,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和外匯支出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與此同時,我國的光伏產業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贏得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國內的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成本優勢,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發電成本已經降到了10美元以下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更重要的是,從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用10到20年時間,實現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就能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勞永逸地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
              
              以上建議都是圍繞習近平主席的承諾提出的。盡管具體建議未必完完全全被采納,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板上釘釘的事??梢灶A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肯定會成為推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強有力的政策規劃保障。
              
              競爭力+政策給力=發展強大動力
              
              圖片
              
              “光伏產業目前已經可以和煤電競爭。根據目前降本趨勢,預計2020年底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平均在3.5元/瓦左右,此時電成本為0.36元/千瓦時,而2019年全國脫硫燃煤電價平均值為0.3624元/千瓦時。”武德俊說。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價格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價格相比已不再處于劣勢地位,甚至已經略有優勢,加之環境保護因素、邊遠地區供電的比較優勢,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競爭力已經可以和煤電等化石能源比肩,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優勢越發明顯。這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
              
              政策給力成為產業發展的外在推動力。推動能源革命,實現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國行動的方向,各地都在出臺相關措施。在能源融合發展大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處郁燦介紹了北京對于光伏發電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按照近期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通知》,對本市區域內已完成備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采用‘自發自用為主,余量上網’模式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實際發電量給予補貼,每個項目補貼5年“,具體情況是:一是鼓勵市區兩級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的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優先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由市場主體投資建設運營,并按政策享受發電量補貼。二是適用一般工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或農業生產電價的項目,及個人利用自有產權住宅建設的戶用光伏發電項目,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3元(含稅)。三是學校、社會福利場所等執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項目,補貼標準提高至每千瓦時0.4元(含稅)。四是對全部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光伏組件作為建筑構件)的項目,補貼標準提高至每千瓦時0.4元(含稅)。五是鼓勵各區出臺政策,支持本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六是光伏發電項目由項目所在區發展改革部門實行備案管理,不得自行增加前置條件。
              
              據記者了解,北京對光伏的支持力度位居全國前列。其他省市也都出臺了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措施。
              
              02
              
              融入相關產業協同高質量發展中
              
              新能源產業正在加速融入我國經濟建設的諸多領域。實踐證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加速融入,不僅成為推動能源革命、建設多元能源生產消費體系的途徑和動力,同時也成為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與建筑業融合
              
              圖片
              
              建筑業是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因而,降低建筑業能耗、減少其排放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大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對于全球建筑領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結果,2018年全球建筑業建造(含房屋建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筑運行相關的終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5%;全球建筑業建造(含房屋建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總二氧化碳排放的11%。我國建筑領域用能及排放情況如何?根據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對我國建筑領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結果,2018年我國建筑建造和運行用能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7%;建筑建造和運行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國全社會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為42%。
              
              如何降低建筑業能耗與排放?嘉盛光電負責人張翼飛告訴記者,通過被動和主動兩種形式解決問題。一是采用被動式建筑設計降低耗能負荷,主要措施包括選擇合理的建筑朝向、高性能圍護結構、自然采光與通風;二是采用主動高性能設備削減用能需求,主要措施包括采用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技術產品應用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張翼飛說。什么是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BIPV產品與傳統光伏組件有什么不同?張翼飛做出如下回答:“BIPV產品是一種可以發電的新型綠色建材,具有水密、氣密、抗風壓、抗平面變形、隔熱保溫的建筑特性。”“BIPV產品是以建材的形式,按照建筑規范要求生產,使用壽命要求與建筑同周期。因此BIPV產品的生產工藝、材料選擇、安全等級高于傳統光伏組件。”
              
              張翼飛說,“從建造成本角度分析,BIPV建筑成本是動態變化的,是隨著時間的延續,成本隨著發電收入提高而越來越低,其成本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極有可能出現零甚至負數,也就是在掙錢,而普通建筑只能靠折舊回收成本。因此,BIPV建筑成本最低。”張翼飛認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是節能建筑,而節能建筑的最高形態是零能耗被動式建筑和正能源建筑,也就是建筑物的能耗能夠靠自身生產的能量相抵消,甚至自身生產的能量多于建筑物的能耗。而這就需要不僅屋頂能夠發電,墻體也要發電,而BIPV恰恰就是這種形式。因此,BIPV將是未來建筑的普遍建筑形式。”
              
              據悉,嘉盛光電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為全球業主提供包括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研發、設計、生產、安裝、運維等在內的一站式專業服務。截止目前,公司晶硅BIPV產能第一,國內BIPV市場占有率超過40%,行業第一,已累計為全球70座建筑提供BIPV解決方案,應用BIPV產品達到12.7萬平米。
              
              在本次能源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建材集團凱盛科技薄膜太陽能產品推廣總監李明輝也介紹了他所在公司BIPV的運用情況。他指出,BIPV產品首先要強調建材的本質,要安全第一;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發電多少的問題??偟膩砜?,BIPV與建筑的融合已經日漸成熟,未來可期。
              
              更多融合正在行進中
              
              圖片
              
              本次能源融合大會上,正泰新能源張海濤介紹了正泰智慧能源助力能源變革的情況,會后他對記者說,戶用光伏關系民生,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推進戶用光伏項目。據其介紹,戶用光伏項目是利用閑置的業主屋頂資源,實現屋頂光伏系統的銷售與租賃,為廣大的業主提供系統勘察、設計安裝和并網的一條龍服務,為全社會帶去更多的綠色電力。“業務開展五年來已累計建設國內戶用光伏電站30余萬戶,全國業務已覆蓋浙江、山東、江蘇、安徽、河北、河南、福建、廣東等區域,安裝量居全國前列,被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授予‘首批戶用光伏優秀品牌’榮譽。” 張海濤說,2020年5月,正泰隆重發布“泰集”戶用光伏系統解決方案,針對戶用場景結合自身優勢,為客戶提供資金、品質、售后及收益四大無憂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為戶用平價上網時代探索提供新的應用模式。據他介紹,項目品質、售后有保障,收益無憂,“泰集”系統2019年全年平均發電量超理論值8.61%,2020年1~4月份平均發電量超理論值18.77%,平均收益率13.3%,發電量有保障,收益無憂,帶給客戶穩定的投資回報。
              
              新能源行業正在與金融業融合,正泰戶用項目就是如此。張海濤告訴記者,“正泰創新光伏貸業務,攜手中國工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解決投資者資金問題。”武德俊表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建設方面具有重資產、建設周期較長的發展特點。在其發展初期,市場規模和生產規模都比較小,初始投資比較高,需要穩定有效的投融資渠道予以支持,并通過優惠的投融資政策降低成本。綠色金融可以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一條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對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解決融資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為代表的綠色融資工具將助力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正在與互聯網融合,通過與互聯網融合可以使能源智慧起來,可實現太陽能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儲能互補發電,并與負荷一起形成既可并網、又可孤網運行的微型電網,既適用于邊遠農牧區、海島供電,也適合聯網運行作為電網可控發電單元的最佳效果。“多地出臺新能源結合儲能及一次調頻的相關政策,風光+儲能,將是今后國內儲能市場的‘驅動引擎’。”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解決方案中心解決方案工程師董志在本次能源融合發展大會上說。
              
              總之,融合發展帶來雙贏甚至多贏。但,融合什么?如何融合?“都是要根據當地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來定發展模式。”武德俊說,比如與市政設施相融合,通過光伏水務模式,能夠有效降低水處理成本和單位水處理的碳排放;與礦山相融合,在尾礦治理、廢棄的采礦塌陷區循環經濟建設或生態綜合治理上發力,能夠使廢棄土地得以實現生態環境的修復;與種植業、養殖業相融合,可以提升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單位面積產值。
              
              03
              
              如何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
              
              自我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在我國政府的倡議下,國內企業積極在帶路國家投資興業。這其中就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企業。廖爽給出的數據很是亮眼,“根據商務部的最新統計,2020年1~10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8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8%,占同期總額的16.3%, 較上年同期提升3.6個百分點,一批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合作項目持續推進,我國清潔能源企業在參與國際清潔能源產業鏈體系分工合作方面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么,如何更好地融入“帶路”建設之中?廖爽給出了如下建議。
              
              宏觀、中觀重分析,微觀重“架構”
              
              圖片
              
              “我們建議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應主要從宏觀政策環境分析、中觀產業環境分析及微觀具體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綜合判斷特定國別、特定市場的投資價值、合作模式及潛在風險等。”廖爽說。
              
              “宏觀政策環境分析即考慮東道國政局及社會整體是否穩定,是否有因政策變化引起項目的暫?;蚪K止,是否已充分了解東道國的宗教信仰、民族風俗、勞工標準及環境保護等各個有可能帶來潛在風險的宏觀因素。”廖爽說。在以上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以后下一步怎么做?廖爽建議,企業可以建立自身的國際市場風險評估體系,從東道國政治、社會及經濟風險等各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相信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規避很多棘手的硬性問題。
              
              “中觀產業環境分析主要是指適用于當地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多邊政策及國內的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是否完善。”廖爽以東盟國家市場為例給予分析說明。之所以選擇東盟市場為例,是因為“我們一直視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要做好東盟市場中觀產業環境分析,其一,要清楚兩個重量級區域合作文件。一是2020年1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即RCEP的簽署對進一步推動我國與東盟國家實現區域內開放合作,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貿易、促進投資具有重要意義;二是《2016-2025年東盟合作行動計劃(APAEC)》,要對其內容了然于胸。該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東盟區域一次能源消費占比達23%,加之東盟相關國家在光伏、風電領域的資源稟賦等,東盟市場無疑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關注重點。其二,洞悉國內外融資渠道。一是要關注雙邊合作基金,如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非發展基金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財務投資人身份參與相關地區清潔能源領域項目投資,為企業提供金融、市場和管理等方面的增值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對沖財務風險,解決融資手段單一,融資成本高等問題。二是多關注其他多雙邊合作機制及對外援助項目等,真正在大的機制框架下實現 “抱團出海”。
              
              “對于東道國本身的中觀環境,我們通常關注如FIT、稅收政策(包括外資企業投資相關稅收、設備進口、購售電、企業所得稅、預提稅等)、利潤回收政策(很多項目建成后運營期長達20-30年)。”廖爽說。
              
              微觀項目層面關鍵看“架構”。“首先是融資架構,因為這直接決定了項目的資金安全和內部收益。第二,融資模式應與稅收籌劃相結合的架構。”廖爽分析道,隨著境內企業的國際化視野越來越開闊,運用的市場化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包括境內貸款直接支付、全球授信、內保外貸、境外發債等模式紛紛出現。他認為,一個有效的投資架構應該將融資模式和稅收籌劃做到有機統一,企業應綜合考慮我國、投資東道國以及中間控股公司所在國的相關稅務影響并貫穿于架構搭建的始終。比如,在投資東道國為印度的情況下,基于印度與毛里求斯簽訂的稅收協定,中國企業通??梢赃x擇設立位于毛里求斯的中間控股公司,間接控股印度子公司的股權架構,從而享受退出階段的稅收利益。
              
              利用工作機制、平臺助力企業更好“走出去”
              
              圖片
              
              廖爽表示,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作為國家級的雙向投資促進機構,在清潔能源產業的投資促進工作方面將充分發揮我局的外向型工作職能,利用我局現在負責的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機構聯系機制、中英地方聯合工作組、中墨企業家高級別工作組、中國—東盟合作圓桌會、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投資工作小組及等多雙邊機制及與54個國家和地區的94家投資促進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我局負責的境外中資企業商會聯席會議機制等工作渠道,不斷為國內清潔能源領域企業有針對性的投資促進工作,促進國內企業深入了解重點國別宏觀市場,中觀產業發展情況并適時推薦投資項目信息。同時,也將積極引導國際國內相關投融資、法律稅務規劃及其他第三方服務機構加入支持清潔能源企業“走出去”的隊伍中來,為我國清潔能源產業與其他國家更好開展互利合作做出貢獻。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