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過后,儲能市場迎來多項利好:《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簡稱《行動計劃》)相繼發布;國網加碼綜合能源服務,探索儲能發展新路徑和模式;江蘇、河南、浙江等多地出臺發展方案,支持儲能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儲能產業能否觸底上揚,獲得新一輪發展機遇?
?。ㄎ呢緢笥浾?樊桐杰)
“《方案》《行動計劃》的實施
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儲能產業的決心”
“儲能技術在促進能源生產消費、開放共享、靈活交易、協同發展,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新業態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給予儲能這樣的定位。
《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已獲得教育部批準,增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
在此之前,1月,國家能源局會同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我國儲能標準化建設的目標,并就重點任務和保障機制作了工作安排。
“以上兩項措施的及時出臺,將有力推動完善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發展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從組織實施、扶持政策、人才保障、國際合作和發展環境等方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中國化學(6.410, 0.09, 1.42%)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這些措施的實施,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儲能產業的決心,將有效引導社會各界打消對儲能產業發展的諸多疑慮,提升社會接受度,最終形成利于儲能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電網側儲能將朝
穩中向好的局面持續推進”
2019年底,國家電網曾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指出“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
如今,情況正悄然生變。2月18日,國家電網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開工,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工程總投資79.6億元,計劃2028年全部投產。與此同時,山東、河南、山西、福建等地均將抽水蓄能列入2020年重點項目。
抽水蓄能迎來發展曙光,電網側儲能會否重啟的議論也隨之而來。對此,劉勇表示,抽水蓄能具有建設容量大、調節能力強、運行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但建設周期長達 7-8 年,環評要求高、運維成本高;而電化學儲能具有選址布置靈活、建設周期短、響應速度快等特點,但安全性有待提升,成本較高,兩者具有優勢互補性,需要統籌協調。
事實上,今年出臺的部分政策已釋放出發展電網側儲能的積極信號。2月3日,國家電網印發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安排,強調要落實儲能等新業務實施方案;2月13日,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毛偉明調研時強調,要積極研究探索儲能發展路徑和模式,結合特高壓建設和新能源消納需求,形成一套成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未來實現儲能與電網的平衡發展;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印發的《2020年浙江省能源領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2020年前適時啟動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儲能示范試點;江西省印發的《江西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3年)》指出,要開展綜合性儲能技術應用示范。
劉勇認為,在一系列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電網側儲能將朝著穩中向好的局面持續推進。他認為,隨著儲能技術經濟性不斷提升,在未來的電網規劃中,對于調峰、調頻等可以通過參與市場方式獲利的電網側儲能,可考慮由第三方機構投資,收益方式和水平由市場需求決定;用戶側儲能屬于用戶內部資產,無法計入電網有效資產,電網主業不應參與投資建設,第三方單位可以根據需要和市場空間自行建設,但要積極引導用戶側儲能參與電網需求側響應、電量平衡和負荷特性改善,優先在電網調節有困難、改造升級成本較高的地區投資建設,發揮降低電網峰谷差、緩解局部電網供需緊張等作用。
“以市場化機制
引導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在經歷了2018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9年,儲能市場進入減速調整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2.3GW,其中,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1576.1MW,占比4.9%。
根據《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十三五”期間,儲能要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十四五”期間,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
儲能要大規模發展和應用,離不開成熟的電力市場。劉勇表示,目前,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尚處于過渡期,各省電力現貨市場和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正在推進建設,容量市場有待打開建設新局面。
據了解,全國各地已有10多個地區和省市將符合準入條件的儲能項目納入輔助服務市場,并允許其以獨立主體身份參與市場。江蘇、上海、河南、山東等地還啟動了電力需求響應市場,進一步探索儲能項目建設的收益模式。
劉勇認為,要以市場化機制引導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實施合乎新時代要求的儲能產業政策,這將為我國實現從儲能生產制造大國向技術強國的戰略性轉變,提供巨大支持作用。具體政策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儲能電站市場地位,賦予儲能電站所提供價值的合理收益;
建立用戶側峰谷分時電價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統籌考慮各地區供需平衡、儲能規模等,按照“一省一策”擇機推動價格調整;
建議在電力市場交易試點省份,探索儲能在電力輔助服務及需求側響應領域的定價交易政策及模式;
在可再生能源增長較快的地區,酌情要求集中式新能源項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高效運行;
擴大儲能項目采購支持力度,鼓勵推出儲能項目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減免或貸款優惠等;
創造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避免頻繁變動。
在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儲能應用或將從“錦上添花”變成“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撐技術。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預測,2020年全國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在700MW左右,2020年電化學儲能市場累計裝機有望達到2.0-2.2GW,主要以“新能源+儲能”和調頻儲能項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