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儲能資訊 ? 正文

            2019年儲能同比增速第一次為負 調整期內西部儲能如何破冰前行?

            核心提示:2019年儲能同比增速第一次為負 調整期內西部儲能如何破冰前行?
               摘要:自有統計數據以來,儲能的同比增速第一次為負。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行業進入了調整期,西部作為我國儲能項目部署的主要地區之一,調整期如何才能破冰前行。
              
              9月26日,“儲能西部論壇”落下帷幕,兩天的時間,200多位儲能業內人士聚于青海西寧,隨著論壇的結束,又將踏上行程,各自出發。9月底的西寧,已進入深秋,瑟瑟的秋風告訴人們冬天已經不遠,亦如當前的儲能,秋陽仍然明媚,只是溫度已經褪去,人們迫切地想知道冬天會有多長,真正的春天何時才能到來。
              
              26日下午,主辦方召開了閉門研討會,邀請政府部門、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儲能廠商等各方約50位嘉賓參與,閉門會秉持聯盟一貫風格,“拋問題、說難點、找方向”。西寧的閉門研討已歷經三年,而在今年,面對進入調整期發展放緩的儲能產業,激烈討論之下,共識正逐漸形成,而這由內而生的凝聚力量,正是支撐儲能產業渡雪迎春的希望。
              
              2018年,中國儲能產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期,累計裝機年增長率為175.2%,新增裝機年增長率為464.4%,行業迎來了“GW/GWh”新時代。一時之間,市場的目光紛紛轉向儲能,砥礪前行十余年的儲能似乎到了爆發的關口。然而,進入2019年,根據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項目庫的最新統計數據,截止2019年6月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1189.6MW,上半年新增規模為116.9MW,同比增長-4.2%,自有統計數據以來,儲能的同比增速第一次為負。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行業進入了調整期,一方面國家相關政策明確了“電網企業投資的電儲能設施明確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給快速布局的電網側儲能按下了暫停鍵;此外國內外儲能安全事故頻發,引發各方對儲能安全的擔憂也為行業發展踩下了急剎車,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儲能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商業模式。因此在資本的熱情退出,理性回歸之后,各方對儲能的投資更加謹慎。
              
              數據來源: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
              
              回到西部,西部是我國儲能項目部署的主要地區之一,截止2019年6月底,西部六省區(陜、甘、青、寧、新、藏)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215.958MW(不含抽水蓄能、儲熱),占全國已投運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的18%以上。儲能在西北地區的應用主要在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截至到2019年6月,我國儲能在該領域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87.1MW,占總裝機規模的11%,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規模為零。相對于其他領域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增速似乎沒有那么亮眼,尤其在去年光伏531新政之后,在平價上網的壓力之下,面對儲能相對過高的成本,“光伏+儲能”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受到了質疑。但是靜水流深,在國家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的背景下,發展機遇正不斷醞釀,蓄勢待發。
              
              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前后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力爭盡早達到峰值的目標。在這一目標下,我國光伏、風電發展迅速,裝機規模及發電量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是棄風棄光問題及大規模間歇性電源對電網的沖擊,使得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對全國調峰資源的測算,預計2020-2025年,全國新增調峰缺口將超過1億千瓦,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到2030年,在2025年調峰平衡基礎上,全國新增調峰缺口將進一步擴大,除“三北”地區外,華東、華中和南方地區的調峰缺口將占一半以上。如此巨大的調峰需求,除了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的建造投運,以及水電、燃氣外,剩余的龐大缺口將需要儲能和負荷側調峰完成。
              
              前景可期,儲能產業未來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回到當下,儲能面臨的問題還需腳踏實地,一步步予以解決。在閉門會上,根據與會各方的討論,我們總結了西部地區儲能產業發展的新形式。
              
              01以“共享儲能”為代表的新模式的探索
              
              2019年4月15日,國內首次由儲能電站與集中式光伏電站之間開展的調峰輔助市場化交易合約在青海省西寧市簽訂,標志著青海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啟動。4月為期10天的交易試點成功后,青海的共享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從今年6月全面鋪開,截止目前,單座5萬千瓦/10萬千瓦時的儲能電站已累計增發新能源電量644.28萬千瓦時,收益由雙方按比例分攤,實現了新能源場站和儲能電站的共贏。
              
              共享儲能模式的踐行,實現了儲能與電網、新能源場站的協同發展,打破了原有儲能應用的界限,創造了儲能參與電網調度運行的新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大規模儲能作用,實現儲能的多重價值,有利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從技術上保障了交易“公平、公正、公開”的要求,并為今后實現儲能資產證券化,提高資產流動性,發揮移動式儲能價值等打下基礎。
              
              青海“共享儲能”模式,雖然囿于目前儲能的成本壓力,主要在高電價的光伏場站中具有經濟性,但是隨著輔助服務市場的不斷完善,“共享”模式將為儲能打開更多的應用機會和價值收益。
              
              02具有區域特色的地方政策出臺
              
              2017年,青海省發改委制定的《青海省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方案》中要求新建的風電項目按照建設規模的10%配套儲電裝置,一石激起千層浪,儲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該如何發展,一時之間爭議不斷。進入2019年,新疆自治區發改委于7月正式印發了《關于開展發電側光伏儲能聯合運行項目試點的通知》,將在南疆四地州布局光儲聯合運行試點項目,并明確在2019年10月31日前建成的項目,所在光伏電站于2020年起每年增加100小時優先發電電量,持續五年。新疆的項目廣受關注,在首批公示的試點項目名單中共有36個光儲項目滿足試點條件,總規模為221MW/446MWh。隨著10月31日截至日期的推進,已經陸續有項目開始建設,而保持觀望的項目亦不在少數。收益測算不明確,尚未與電網建立協同運行機制,缺少配套的項目管理辦法,這些都讓投資商望而卻步。
              
              新疆的政策雖然有待完善,但是仍為儲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有益探索。給與配置儲能的光伏電站100小時的優先發電量,是國內首次以量化的形式,對儲能消納新能源進行補償,是對儲能價值的認可和體現。
              
              青海和新疆的政策,為新能源場站配置儲能做了階段性的探索,無論是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都為后續政策的出臺提供了借鑒。對于新興產業,政府的認知也需要一個過程,在此,我們呼吁理性看待,也希望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利益各方能夠廣泛參與,并建立良好的協同機制,讓資本在政策的引導下,真正成為儲能良性發展的助推器。
              
              03由新版“兩個細則”,對西北輔助服務市場的期待
              
              “我想只要能有合理的市場機制,有一個開放的網側接入機制,逐步發揮電儲能對于新能源消納的促進作用,就能夠實現儲能的比較好的發展。”西北能監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呂銳在今年儲能西部論壇上講到。目前,西北五省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占總裝機量的33.77%,其中甘肅、青海、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均已經超過本省最大用電負荷,在這一背景下對新能源發電電能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2018年底西北能監局發布了第四版《西北區域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西北區域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新版的“兩個細則”將新能源可用功率系列指標納入了考核,增補新能源AGC、快速頻率響應、SVC等涉網性能指標;同時首次設置考核、補償項目的“天花板”價格,以營造良性獎懲環境。
              
              同時,西北能監局也在逐步推動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通過市場行為解決西北地區調峰資源緊張、新能源棄電等主要問題。今年6月,西北能監局印發了《青海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的通知》,明確了儲能電站可作為市場主體參與調峰等輔助服務,并提出了準入條件、交易規則,確定了電網調用儲能設施參與調峰給與0.7元/千瓦時的電價。通知的出臺給予了青海“共享儲能”模式政策上的保障,也為儲能參與調峰交易,開辟了新的模式。
              
              新版“兩個細則”的推行與輔助服務市場的建立,有利于在更大范圍促進新能源消納,提高儲能電站的利用率及項目收益,有利于推進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的身份,為下一步參與更多的輔助服務品種打下基礎。
              
              04不斷提升儲能系統性能品質,才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堅石
              
              2018年,全球儲能產業都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其中韓國增長最為迅速,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一,這主要得益于韓國推行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以及電費折扣計劃,在政策的激勵下,投資商為了能夠快速回收成本短時間內大量建設了儲能項目,卻忽略了儲能系統的安全性。截至2019年5月,韓國共發生了23起儲能電站著火事件,讓韓國快速發展的儲能產業陷入了停滯,也給中國的儲能從業者敲響了警鐘。
              
              在閉門會上,廣州智光的董事長姜新宇講到,目前儲能技術還沒有真正成熟,2018年投運的儲能項目,也顯現出了各種問題,作為儲能從業者,更應該苦練內功,不斷提升系統的性能品質,降低成本,在政策及市場成熟的時候,才能實現產業的真正發展。而國電投光伏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龐秀嵐也提到,儲能系統還需要解決技術本身的問題,新能源企業應與儲能廠商一起合作,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性價比,將新能源場站做成常規能源,才是雙贏的長效機制。
              
              在持續深耕已十年的儲能產業中,業界各方不斷追求系統的長壽命、低成本和高安全性,隨著目前主流儲能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們相信中國的“平價儲能”終將到來。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正在不斷深化,在這一大的發展背景下,儲能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是必然趨勢,儲能是構建高比例綠色能源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我們建議將儲能的規劃發展納入到國家“十四五”發展的規劃中,加強儲能與電網、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給予新能源配套建設儲能設施一定的政策優惠,包括優先并網,優先納入保障性電價,給與稅收優惠政策等;研究制定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合理規則,在現貨市場的推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儲能的特點,給與儲能有效參與市場實現價值的空間;探索建立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配額結合的激勵機制,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實現儲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經濟價值。
              
              最后,借用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先生在西部論壇上的講話:“在現階段我國儲能產業發展速度的暫緩,是厚積薄發,是產業發展到新一階段的必要調整,所以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可以把腳步放慢一些,讓步伐走的更穩,以堅實的基礎去迎接產業的繁榮爆發。”當我們度過階段性的低谷,砥礪前行,不忘發展的初心,必將迎來產業真正的繁榮發展!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