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下稱《辦法》),旨在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促進并規范微電網健康發展,引導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置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微電網本身獨具的諸多優勢、創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政策利好等一系列因素正在為其發展創造機遇,或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微電網的部署強調新技術的應用,使分布式能源圍繞共同目標進行協作,并幫助運營方制定可優化互聯系統的運營和管理的分析戰略,以及緩解雙向電力系統的設計局限。在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看來,微電網在能源可靠性、能源易獲取、能源獨立和能源成本優化四個方面擁有突出優勢。首先,微電網能夠獨立于主電網,實現自給自足,從而提高了供電彈性。當主電網遇到重大問題時,微電網能夠快速解耦,并仍然可以繼續從地方電源供電。此外,在風險可預測的情況下,可通過有意采取預防策略為微電網做好準備。當微電網本身出現問題時,微電網能夠進行備份,并自動進行重新配置。
在能源獲取方面,微電網可以加快智能電網的部署,并增加發展中國家民眾獲取能源的機會;還可通過整合更多可再生發電方式來減少化石燃料消耗,有助于“能源獨立”的實現。此外,微電網可利用能源靈活性優化能源結構和電網平衡,優化能源成本。其目標之一是實現地方可再生綠色能源的自給消費,以便能夠部分或全部取代主電網提供的能源,從而有助于減少與能源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另一個目標則是將現場分布式發電作為靈活的能源資源,以優化需求響應程序的參與情況。
在部署方面,微電網基于其優勢,旨在通過高效分布式能源集成以及靈活的控制,以符合經濟、低碳、安全等全球能源轉型的期望。為了滿足這些性能目標,微電網技術需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在系統控制與保護、分布式能源管理及能源控制上尋求優化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