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安全可靠,一直是各大廠商反復強調的優勢和賣點。
當下,儲能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各大企業已經卷到貼地起飛。各自為了自證安全實力,已經從講PPT,到進入實證測試階段,更有甚者不惜投入重金,親自燒起自家的柜子。
其實自去年以來,陽光電源、比亞迪、華為和天合等頭部就已先后進行了燃燒測試試驗。
當然,行業內的“新秀”也不示弱,緊跟其后燒起自家的柜子。
業內新秀不甘示弱,火煉“真金”
6月3日,阿特斯儲能(e-STORAGE)宣布,其SolBank 3.0儲能系統已成功通過大規?;馃郎y試(Large-Scale Fire Testing, LSFT)。

測試過程中,目標單元的所有門體及結構部件全程保持關閉且完整無損。這一測試標準符合NFPA 855提出的關鍵安全要求。據其測試結果顯示,SolBank 3.0能夠將熱失控事件有效控制在單個電池柜內,滿足關鍵消防安全標準。
作為一家在光伏和儲能領域雙線并進的企業,可謂是全方面。但其全球組件出貨量排名,大部分時候都在第五名左右徘徊,然而對比其他組件廠商,阿特斯的儲能出貨量算是一鳴驚人,在儲能領域跑出了加速度。
據其2024年業績顯示,阿特斯儲能系統出貨量達6.6GWh,同比增長超500%。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特斯儲能(e-STORAGE)系統訂單儲備總量達91GWh,在手訂單金額約32億美元(按照第一季度平均匯率7.18計算,約合人民幣229.8億元)。據阿特斯管理層回應,2025年二季度預計儲能系統出貨量在2.4至2.6GWh之間,全年預計在7.0至9.0GWh之間。
結合此次燃燒測試以及所展現的業績來看,阿特斯的后勁兒不容忽視,在這條“卷上加卷”的賽道上拼命加速,目標直錨“頭部”質量。
另一家近年來執著于“首發”的后起之秀海辰儲能在近期也完成了一次燃燒試驗,與往期試驗不同的是,這是全球首次開門燃燒試驗——直接打開柜門進行烈火測試。

據海辰儲能近日消息,其Block 5MWh儲能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次開門極限燃燒試驗。
此次燃燒測試歷經 15 小時極端充分燃燒后,海辰儲能5MWh 觸發預制艙體結構保持完整,面對1300℃以上的火焰高溫,相鄰柜體系統未發生任何熱蔓延,驗證系統的近距離熱失控隔離能力。這突破了“開門 + 極限間距 + 長時燃燒” 的多重極限考驗。
此次試驗在國際權威檢測認證機構UL、美國認證消防工程師及客戶的全程見證下,嚴格遵循 UL9540A及 NFPA855測試方法。
成立6年,市場估值就已超250億,從行業新秀跑到全球前三,海辰儲能可謂是堪稱儲能界的“黑馬”。
據此前招股書顯示,海辰儲能2024年儲能鋰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在2024年,海辰儲能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2.88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18億元。
在早期起步之初,海辰儲能便針對行業核心需求和痛點,提出“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等儲能電池核心發展方向,并在這條路上專一始終。透過此次燃燒測試,其測試結果與其發展方向相吻合,借用其創始人說的話即“儲能產業不必講高大上的道理,關鍵是要把每一條路徑做到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5月28日,海辰儲能位于美國的首個儲能系統制造工廠正式開業。這是中國企業在美國落地的第一個儲能系統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投資近2億美元,計劃于2025年7月份開始進入全面投產階段,年產10GWh電池模組及系統。

陽光/華為/比亞迪/天合牽頭測試,佐證“真”安全
隨著近年來行業內接連發生的儲能安全事故,各大廠商早已開始探索更貼近實戰的測試方法:大規模燃燒測試。這不僅體現了行業的進步與理性,更是一種責任擔當。
2024年6月和11月,陽光電源分別進行了PowerTitan1.0真機燃燒測試和PowerTitan2.0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真機燃燒不蔓延測試。半年內接連開展兩次極限安全測試的背后,既彰顯了對儲能技術創新的深度引領與產品品質的高標準打磨,更傳遞出對電站人員安全與資產防護的鄭重承諾,以及對行業安全發展底線的堅決守護。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電源于6月5日發布的PowerTitan3.0 智儲平臺,再次定義新高度,684Ah大電芯+熱電分離,能量與安全雙升級。其首創熱電分離技術,重塑排氣管道,定向排熱,搭配專利隔熱層,讓排氣不蔓延,發熱不傳導,熱失控不蔓延。

2024年9月,天合儲能大儲產品Trinastorage Elementa 金剛2進行燒艙實驗。在測試過程中,其消防系統順利激活——滅火裝置按預期啟動并展現效能,無論是初始階段的氣溶膠滅火還是后續的消防水噴淋系統,均呈現可靠工作狀態。經24小時持續監測,艙體未出現復燃現象,充分驗證了該消防系統的安全性與實際防護能力。

2024年12月,比亞迪儲能在CSA集團(加拿大標準協會)的見證下完成了魔方儲能MC Cube的大規?;馃郎y試。驗證了比亞迪魔方儲能系統刀片電池、主動感知泄壓、模塊化分柜、柜間防火隔離、電池及匯流分柜等設計對火災蔓延抑制的有效性。并達成柜體間火勢零擴散目標,以業內最小化失效邊界,成功應對極端惡劣的火災場景考驗。

2025年2月21日,華為數字能源在國際權威獨立保障和風險管理機構DNV及戰略客戶的全程見證下,成功完成了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的極限燃燒試驗。測試后,對A箱拆機驗證,儲能箱主體、耐火層、內部電池包等各部件均呈現出良好的完整性。

目前,不僅僅是頭部企業展現其產品禁得起“火煉”,行業內的后起之秀也開始燒起自家的柜子,可見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唯有通過真實火場的"壓力測試",才能在儲能安全賽道站穩腳跟。
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認可各企業基于自家產品來“自定義”燃燒測試后所展現的安全性。
相較于市場而言,越貼近真實場站運行環境的,越能精準復現極端失效場景的,才能在安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大規模燃燒測試的本質價值遠超商業宣傳的表層意義,它遠不止于為電站運營方提供一份"安心符",更與虛浮的"形象工程"毫無關聯。若在測試過程中為追逐"漂亮數據"而耍小聰明,一旦觸發熱失控擴散,這不僅會對企業信譽造成致命沖擊,更會埋下威脅整個行業安全的重大隱患。
未來的行業競爭中,那些能用更嚴苛標準定義安全邊界的企業,終將在這場"安全長跑"中贏得公眾信任與行業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