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一展會現場,長園能源宣布了其工商業儲能柜定價:
煥能-EnerFusion-125/261L:
125kW/261kWh,0.508元/Wh起煥能-EnerFusion-215/418L:
215kW/418kWh,0.478元/Wh起

前不久,一家工商儲廠商剛報出0.486元/Wh-0.537元/Wh的價格。
這不得不讓許多行業從業者感嘆:“現在的競爭態勢,太惡劣了。
”現在的市場已經成了僧多粥少,搶單橫行的局面。因為不管你報價多低,很快就會出現有人報價比你還低。
當前國內雖說是大儲裝機規模仍占據主導地位,但這些項目大部分集中在央國企和頭部企業手中。
日前,國家能源集團集中披露了該集團2022年-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情況,或成為國能集團即將全面發力儲能的信號。
截至2025年1月,國家能源集團在運新型儲能項目共116項,總規模3769.9MW/8716.2MWh。
國家能源集團正在大力推進新型儲能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在電化學儲能、火儲調頻、構網型儲能、熱電解耦、混合儲能等多方向布局,穩步實施風光儲聯合運行,推動新型儲能規?;l展。
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儲能黑馬中車株洲所儲能項目中標規模達2356MW/6812MWh,實現斷層第一。
大型儲能項目的競爭可以說是相當激烈,而工商業儲能領域相較于大儲來說,進入門檻相對較低,這也成為不少企業進入儲能行業的首選賽道。
從2024年1-12月工商業儲能裝機量可以看出,整體呈現不斷上漲趨勢??傮w來說,工商業儲能市場仍是初創企業的最佳選擇。但同樣也面臨著與頭部工商業儲能企業的競爭壓力。

當然,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痛點,工商業儲能也不例外。
目前,工商業儲能面臨的十大難點問題需要解決。
01分時電價政策轉向的不確定性
國內工商業儲能項目主是根據尖峰平谷電價差異,在電價低時存入電能、電價高時釋放電能來盈利,而分時電價的機制往往是由宏觀政策制定,但政策的轉向是終端電力用戶不可預知的,這也導致了很多的業主在一次性購買設備時持觀望態度。從工商儲機柜以10年質保、15年的設計壽命的生命周期來看,項目建設時的分時電價機制是否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延續是一個最大的未知數。目前,儲能并不存在一種類似于分布式光伏的確定性的盈利模式,來計算長期收益率。
02監管政策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電站建設成本無法計量
因為偶有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電網還是政府部門,不斷對儲能電站的驗收標準提出新的要求。國家級相關部門正醞釀儲能電站的消防安全隱患排查,由于業主對儲能的安全性較為擔心,很難下定決心投資儲能。同時也會讓投資方持幣觀望,究竟要建成什么樣的電站才符合標準?索性就繼續觀望。
03工商業用戶的用電規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用戶負荷的不確定性,無論是負荷的增加、負荷的減少、用戶負荷曲線的峰谷時段變化,都與儲能的收益率密切相關,這都無法通過鎖定合約時段和價格去規避風險。
04工商儲機柜并未經過長時間運行驗證
不同于大儲和戶儲,當下在市場內流通的工商儲機柜從出生至今,多數沒有超過三年,沒有經過大量裝機和長時間的運行驗證,其故障率仍是一個行業內避而不談的未知數。
05電芯的循環次數不等于系統的循環次數,暗中存在著巨大隱患
例如電芯廠家會說我們要求恒溫運行25°,沒有達到的話后續責任不好劃分??涩F實情況很難做到始終保持恒溫運行25°,運行平臺能否做到把每一次的充放電都記錄下來,能不能檢測到每個電芯。
06儲能資產很難流通交易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真金白銀的資方并不多,不少投資方是通過“收路條-建電站-賣電站”的模式實現資金周轉的,但是現在這條路還沒走通,儲能資產不像光伏一樣可以很好的流通交易。
07非技術成本不斷推高
當下不斷出現的儲能項目安全事件,正在導致各地方對儲能項目施工建設要求的不斷收緊,從而衍生出項目建設的非技術成本不斷被推高的現象,比如說額外的消防設施、額外的站房設置等,各種非技術成本的疊加甚至直接增高項目成本0.2元/Wh。而目前的工商儲項目投資測算中往往忽略了各種非技術成本,在項目的具體執行中容易導致成本“失控”。
08居間亂、設備亂,讓業主盲目上儲能
隨著工商業儲能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各路“神仙”也蜂擁而至,導致居間費用層層加碼,而且嚴重耽誤項目落地效率。一些不專業的設備商/投資商為了賣設備/上項目,讓業主盲目上儲能,有些方案使得儲能柜在充電時突破了企業需量上限,峰谷套利省的錢還沒有要交的需量電費多。
09收資難也是一大問題
據了解,工商業儲能項目完整的資料需求超50項,涉及土地產權、管網基建、電力設施、歷史用電、政策補貼等多個維度,線下管理極易發生缺漏。同時,項目涉及多輪收資與分析測算,線下管理項目資料形成信息孤島,導致信息不透明、傳遞時延長、進度管理難度大。此外,各企業清單內容標準不一,導致收資清單不明、標準不清、版本混雜。
10工商儲配光伏的收益無法支撐大規模應用
工商業的應用場景往往是白天的用電負荷大,光伏在白天的發電基本被自發自用掉了,配套個儲能機柜將多余的光伏發電存起來的邏輯顯得有些牽強。而工商儲配光伏的邏輯顯然是更能說得通,但當下工商業儲能存在最主要還是因為峰谷價差,配光伏去走光伏度電成本低于市電的邏輯并不是出發點,整個模式的收益也無法支撐工商業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因此,希望工商儲廠商們在面臨當下“卷”的局面以及行業存在的難點時,可以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戰略布局,避免陷入一窩蜂的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