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大會首先由大會主辦方,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CEO李曉陽做了開幕致辭,探討新國際競爭大勢之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園與高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鼓勵產業園區創新改革。

大會現場熱切討論交流

會議現場座無虛席

現場觀眾認真聆聽演講

產業園展覽會現場咨詢不斷

產業園展覽會現場人潮涌流
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王小廣教授首先帶來了“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發展趨勢分析”的主題演講。大數據與互聯網聯系緊密,互聯網產生大數據,互聯網相關技術使大數據產生巨大價值。如何利用互聯網產生的數據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呢?王教授從大數據是新產業革命的核心競爭力和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的新機遇兩方面進行闡述。

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王小廣教授
王教授表示,大數據反映新的資源觀。從瀏覽互聯網的痕跡形成海量數據,這些數據讓大數據成為現代經濟發展與及時進步的決定性資源,通過對大數據的真實性及精準性進行宏觀分析,讓這些數據融為可利用的發展機會,在政府管理、數據資源化、精準營銷實現應用。
另一方面,王教授講到智能制造+大數據的結合,他表示,智能制造需要工業大數據作基礎;同時兩者結合將產生很多的智能服務發展空間。
結合產業發展形勢,如何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
銀星科技園星招商策劃經理李克言帶來了“結合產業發展形勢,如何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的主題演講。他從全國生命健康產業的市場發展情況,闡述了打造生命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優勢。

銀星科技園星招商策劃經理李克言
據李經理介紹稱,目前中國生命健康產業主要形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3個綜合性生物產業基地。而深圳生命健康產業以年均16%的增速快速發展,2017年深圳生命健康產業規模超過2400億元,高端生物醫學工程、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細胞治療等技術躋身世界前沿,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深圳經濟增長新動力。2018年上半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為4146億元,增長8.3%,高于GDP增速,其中生命健康產業增加值增速達23.8%,居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
他表示,針對生命健康行業對場地、電力、服務、可持續發展需求嚴苛的情況,銀星科技園園區核心競爭力主要聚焦生命健康行業,打造產品;建立完整服務,完善配套;打造全生態產業鏈。
產業園區創新模式與創新案例分享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統籌開發管理模式”
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助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產業發展處處長張娟帶來了“產業園區創新模式與創新案例分享--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統籌開發管理模式’”的主題演講。她從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創新模式分享產業園運營經驗。

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助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產業發展處處長張娟
據張處長介紹稱,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中關村和寶坻區攜手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創新的提出了“統籌開發”的思路,授權科技城公司作為科技城的統籌管理主體,按照市場化方式,統籌科技城的整體開發建設,包括但不限于項目規劃設計、土地經營主導、開發建設、產業準入與園區運營管理等相關工作。并專門建立了“高層聯席會”-“科技城管委會”-“項目公司”三層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并實行項目公司高管與管委會班子交叉掛職機制。
她認為,以產業為根基、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打造“統籌開發”的產業園發展思路有利于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
科技園區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分享
江蘇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主任馮小剛帶來了“科技園區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分享”的主題演講,他從平臺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以及服務優勢這五個方面分別展示園區的發展優勢。未來鼓勵現代農業示范、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食品、生態旅游以及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服務等項目引進。

江蘇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主任馮小剛
馮主任表示,與其追求高新科技技術產業園,倒不如結合園區所在地的環境展開新思路園區規劃,將傳統農業園區引進科技技術,以創新的發展模式經營科技園區,謀求園區新經營效益。
中南高科品牌與新會融智創美產業谷
中南高科廣東區域公司市場總監梁志釗帶來了“中南高科品牌與新會融智創美產業谷”的主題演講。中南控股集團成立于1988年,總部位于江蘇南通,中南業務涉足全國22個省80個市,境外業務涉及澳洲、非洲、中東、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中南高科聚焦載體打造與實體產業投資的雙輪驅動,以載體開發、產業招商、園區運營、實體投資等全生態的運營模式。

中南高科廣東區域公司市場總監梁志釗
他表示,中南高科啟動四大五小滿天星的招商策略,異地聯動招商。對接上海及全球優質的產業,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成立產業研究院、建立明源招商平臺,涉足四大大重點城市群,重點是發展智能家電、智能裝備產業,打造成為基礎零配件生產基地。
蛇口模式的全國復制和創新發展新路徑
武漢招商蛇口產業經理陳龍帶來了“蛇口模式的全國復制和創新發展新路徑”的主題演講,從三個數字結合蛇口工業園的發展經驗,分享蛇口模式及其在全國各地復制發展,分析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武漢招商蛇口產業經理陳龍
陳經理介紹稱,近年來,蛇口產業園圍繞“前港-中區-后城”模式進行綜合開發,實現成片區域的聯動發展。經過三十九年的探索,招商蛇口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并圍繞自身的核心能力構建一系列戰略舉措。他以深圳蛇口網谷、武漢東湖網谷為例,闡述了招商蛇口產業園運營模式的發展戰略,目前已在南京、天津、青島都成功復制。
陳經理表示,當今現代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集智能、生態、開放、共享于一體的人文智慧互聯網園區,實現產業升級、讓產業園區與企業合作共贏。
產業話語體系構建在產城業務中的重要性
億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產業資源拓展中心總經理李亞鵬帶來了“產業話語體系構建在產城業務中的重要性”的主題演講。李總從中國產業布局與產業園區擴張趨勢闡明產業話語體系構建在產城業務中的重要性。

億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產業資源拓展中心總經理李亞鵬
當代科技產業園區如何做好產業招商?億達中國采取了“863-1”產業話語體系,“8”是指關注包括高端裝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文創傳媒、智能制造軍民融合、物聯網、現代服務等8大產業方向,按不同地區和區域的自然稟賦、產業基礎、產業訴求進行針對性的產業集群打造。“6”是聚焦6大經濟區域,輕重并舉;“3”是建設3大賦能體系。
李總表示,如今的產業園招商不再是單純的招商引資,而是更好的服務企業,企業引進后,如何能存活下去是我們產業園運營商值得思考的問題,讓企業的產品和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是產業園長久發展的重要策略。
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區域協同中打造市北品牌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樂帶來了“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區域協同中打造市北品牌”的主題演講。張總從進口博覽會上獲悉,未來上海自貿區將擴區、上交所開設科創板塊、把長三角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分析上海產業園區的發展前景。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樂
與大多數上海產業園區一樣,市北高新園區前身也是傳統加工制造業和鄉鎮農業用地區域。經過十年的發展,解決了土地空轉問題,擴大了企業的生產能級,實現了園區規模由小變大。并依靠整合創新資源要素平臺,力爭在未來三年建成上海南通科創中心的最強“數據核”及長三角城市群的“數據港”。
張經理認為,合作共建的園區非常多,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擴張,上交所科創板塊的開設,未來大數據、智能駕駛將在上海城市群落地,未來產業園區智能發展速度展望可觀。
攜手光明,共贏未來
光明區招商部部長王一航帶來了“攜手光明,共贏未來”的主題演講。王一航先用視頻介紹深圳光明新區的發展規劃。目前光明新區從醫療、住房、醫療服務質量體系方面逐步提高,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與生命健康的產業格局。

光明區招商部部長王一航
王部長表示,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打好“兩張牌”、堅持“三個發展”,深圳光明新區在新規劃、新空間、新科技、新交通、新配套、新生態、新愿景等多方面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馬鞍山市情及慈湖國家高新區投資環境及招商合作方向
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唐海明帶來了“馬鞍山市情及慈湖國家高新區投資環境及招商合作方向”的主題演講。唐主任詳細介紹了馬鞍山的城市發展、產業園區招商規劃及未來發展前景。

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唐海明
據了解,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成立于2002年,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2012年經國務院批復成立國家級高新區,是安徽省距離長三角經濟圈最近的國家級高新區。2017年綜合創新能力在全國147個高新區中名列第56位,在全省162家省級以上開發園區中排名第7位。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未來鼓勵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與馬鋼配套解決方案、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制造等產業引進。
唐主任介紹稱,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提供幫助企業成長、配套、上市掛牌等優化政策及配套服務。
他表示,根據所在地的自身發展狀況,結合馬鞍山的大客戶產業引進化工新材料、建設智慧生態、電子信息技術等全產業協同發展是未來共贏之路。

會后,現場的觀眾與嘉賓交流名片,探討產業園運營經驗。

最后,到場的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