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光伏去補貼進程“提速” 拼“真本事”的時候到了

            核心提示:在“5?31”新政給光伏行業拉了“急剎車”后,整個行業都在等待著下一步的發展信號。
               在“5•31”新政給光伏行業拉了“急剎車”后,整個行業都在等待著下一步的發展信號。近日,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計劃于近期啟動一批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建設。專家表示,過去光伏產業對補貼依賴過大,加上產業擴張速度遠超預期,給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留下了一定隱患,推廣無補貼的光伏項目是大勢所趨,有利于加快光伏產業進入“無補時代”。
              
              有望為行業創造新動力
              
              據相關行業媒體報道稱,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將于2018年10月前后開始申報,2019年3月前后開工,2019年9月30日前或者12月30日前并網發電。由地方發改委協調降低相關非技術成本,并承諾保障電能消納問題。不過,對此,國家能源局并未明確表態。
              
              8月30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正式發布《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明確,對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各地自行實施。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無論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是否最終落地,光伏去補貼已經勢在必行,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有效降低相關非技術成本并保障消納,無補貼光伏項目的推廣對于已沉寂一段時間的光伏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增量,有望給“蕭瑟”中的光伏行業注入新的動力。
              
              事實上,對于無補貼光伏項目官方早有過積極表態,可謂勢在必行。5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同時,對于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地方可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7月3日,全國首個無補貼分布式光伏項目已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經濟開發區啟動。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由永臻科技攜手天合光能合作投建,預計裝機10兆瓦,日發電量4萬度,用于永臻科技工廠自供發電,在不依靠補貼前提下,約5年可回收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這個項目屬于工商業電站,企業可全額消納,且雙方為戰略合作關系,具有一定特殊性,以現階段產業的發展水平,要做到完全脫離補貼還不現實,不過可以成為大家努力的方向。
              
              推動非技術成本下降
              
              結合當前大的行業發展環境,補貼下調基本已成定局,無補貼項目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開展無補貼光伏項目,主要目的還是希望促進行業降低度電成本,達成平價上網;同時,也是鼓勵企業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和實力,積極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如果說5•31政策是光伏行業進入平價上網的敲門磚,那么無補貼項目就是光伏步入平價上網階段邁出的重要一步。”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說,東方日升在5•31前就已經在試點無補貼的項目了,從新政發布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三個月時間,光伏行業也從最初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尋找新出路。所以,如果今年啟動無補貼項目申報,那么產業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先決條件。
              
              其實,不僅僅是“5•31”新政使行業震蕩,“7•31”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對光伏行業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今年光伏行業政策的巨大變動,以及國內外兩大市場的較大變化,確實讓很多企業一時間束手無策。
              
              “作為企業,我們一定會積極應對。”正信光電營銷總裁李倩表示,在市場開拓方面,公司一直采取海內外市場并行發展的策略,努力深耕國內市場,同時憑借技術創新贏得了海外客戶的認可。只有以技術創新為根本驅動力,加速新興技術的量產化應用,才能在這場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補貼其實并不是阻礙光伏平價上網唯一的“絆腳石”。很多光伏項目就算不需要補貼,也仍面臨著高昂的非技術成本。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曾算過一筆賬:“光伏行業的非技術成本已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算到電價至少每度電1角錢,其中包括了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并網成本等。”
              
              而早在《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就提出,將在通過各種措施推動光伏發電自身建設成本下降的同時,鼓勵各地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減少非技術成本,降低補貼強度。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部分地區工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高于光伏標桿電價的情況,初步具備實現平價上網的基礎。無補貼項目的推進主要取決于電站開發商和投資商能否盈利。而隨著制造成本的降低、高性價比產品的推廣、非技術成本的控制,我們相信平價上網時代很快就要到來。
              
              拼“真本事”的時候到了
              
              無補貼光伏項目的推開,對于企業來說即使機會也是挑戰。由于我國工商業電價較高,近年來不少企業選擇安裝分布式光伏項目來降低能耗成本,而上海、江蘇、浙江等部分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光伏扶持措施,在特定情況下,即使沒有補貼,這些地區工商業分布式項目依然可以保證較高的收益率。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區域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未來有望優先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而無補貼光伏項目的開展,勢必將帶動高性價比光伏產能的發展。
              
              當然,在當前市場條件下,要實現完全的無補貼發展困難不小,一些企業已經邁出了探索之路。莊英宏表示,在產品技術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發可以提高產品效率,降低產品成本的技術,如雙面雙玻技術,疊瓦技術等。在光伏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這塊,也一直在投入研發。此外,“光伏+”領域也在尋找新的收益增長點。
              
              “無補貼項目的開展,更加對企業在項目設計和產品制造上的能力以及專業性提出了要求。”在蘇美達集團總裁蔡濟波看來,在棄光限電、市場無序、規范標準缺失、補貼拖欠等問題逐漸凸顯的背景下,行業亟需從“規模至上”向“質量、效率至上”轉變。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制造技術方面不斷提升外,蘇美達還尤其注重包括商務能力、金融能力、EPC工程能力在內的綜合競爭實力的培養,給客戶提供包含金融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站式產品和項目服務解決方案。
              
              李倩同樣表示,對于制造企業而言,積極推動技術革新,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品質是推動系統成本下降的重要途徑之一。除此之外,項目建設企業是否擁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專業科學的項目設計能力、可靠專業的后期運維方案等等,都會對項目收益產生直接的影響。正信自2011年進入光伏電站開發運營領域,以全球化戰略搭建了“開發”加“運營”的雙平臺,兼顧業務的高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