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陽能利用規模的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光伏生產成本顯著降低。近日有消息顯示,光伏組件度電成本有望在明年四季度下降到0.29元,盡管這對于光伏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但是價格的下降也意味著補貼的減少,企業短期內收入也會隨之降低,這也倒逼光伏企業盡快擺脫依賴多年的政府補貼,從而實現自我盈利。
生產成本對于新能源產業來說是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技術的進步也正在使這一因素發生變化。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光伏大會傳出的信息顯示,光伏組件度電成本從1.32元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41元,僅僅用了五年,到明年四季度,該成本可能降到0.29元。
據悉,光伏企業申報上網的價格不斷下探正在成為目前的趨勢。8月,在山西陽泉“領跑者”基地項目中,協鑫新能源投出了0.61元/kWh的價格后,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華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又在包頭項目中報出了0.52元/kWh的投標價格。有光伏企業人士透露,表面上企業采用的是低價競爭手段,但實則由于度電成本下滑,光伏企業的上網價格確實有了下探的空間,成本下滑也為企業留出了一定的利潤空間。
當然,光伏組件度電成本的下滑于目前的光伏市場而言,更是一把雙刃劍,長遠看好處頗多,但是從短期看,直接影響光伏企業的政府補貼量,這也會直接導致部分光伏企業遭遇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顯示,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相應制定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高出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等環保電價)的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在組件成本下降后,企業有了更多的利潤空間,為尋求更多的市場機會,使自身有更強的競爭力,企業會降低自己的競標報價。也就是說,當光伏組件度電成本降低之后,獲得的相應政府補貼也會下降。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光伏企業對政府補貼形成依賴已是常態,政府補貼在光伏企業凈利潤中占比較大。以陽光電源為例,2015年7月,陽光電源收到政府補貼9188萬元,占到當年凈利潤的近1/4。因此,當政府補貼減少時,企業收入下降也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