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2018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顯示,年內計劃建成的光熱電站僅有“中廣核德令哈、首航節能敦煌、浙江中控德令哈等示范項目”,裝機容量約20萬千瓦。
當前,我國光熱產業存在一些發展問題。
發展后勁大但升級緩慢。由于能源的枯竭,風力,水力發電等這些發電產業也遇到發展瓶頸,太陽能作為近幾年開發的最清潔的綠色能源之一,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再加之國家的重視,國家勵志將光熱發電產業推向國際,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幫助,有利于提供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技術人才以及及時的進行與各國之間光熱發電產業經驗的交流,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起用的能源,各方的發展經驗有利于在太陽能光熱發電此后的發展中,減少錯誤少走彎路。從業界各方的考察可以看出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后勁,但是,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光熱發電的技術在發展,但是技術沒有突破性的升級。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雖然現在已經在國際上首屈一指,但是存在一個現象--光熱發電產業似乎還停留在擴大規模的戰略上,而其他國家的光熱發電領域每隔一定時間內會有技術上的突破,提高光熱發電的質量。
缺乏大規模作業的經驗。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在建設和規劃的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早已位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技術還不成熟,依然缺乏經驗,尤其是大規模設計作業的經驗,這些經驗都需要后期的操作去累積。我國的太陽能資源豐富,主要是我國西部以及山西北部以上地區,近年來,太陽能的推廣在我國境內開始大規模的發展。缺乏經驗的我們更多的還是盤踞于我國西部,其他的項目不足1MW,這樣的“大規模”就是缺乏經驗的表現。
對于過剩產能的應用力度小。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發展還處于商業規?;那捌陔A段,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太陽能的利用是一種綠色能源的表現,但是考慮到太陽能的特殊性,目前正在設法高效地使用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效率還是比較低,從另一方面來講,在光熱發電行業中游產業的延伸鏈是很長,可以涉及到很多的其它行業,比如,在光熱發電生產中可以消化水泥、鋼鐵、玻璃、化工等這些產業的過剩產能,而且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很多產業的發展,在擁有這樣的發展可能之下,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對于過剩產能的應用太少。
市場還未完全成熟。光熱發電產業的市場還不完整,我國境內的石油,煤炭等資源正在枯竭,風力、火力發電相對于比較成熟,成熟的市場是一個產業成熟的標志。擁有完整的系統和成熟的市場,這是光熱發電所不具備的條件。我國現今光熱發電應用的地方還比較少,大部分還正處于實驗階段。
相關人才缺乏。光熱發電產業的繁榮是我們可以預見的發展趨勢。光熱發電產業大規模的推行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我國境內目前所擁有的人才還無法支持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和引進更多的人才。
研發技術為關鍵,標桿上網電價開啟光熱產業轉折篇,百吉瓦容量將撬動萬億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對于光熱發電的種種問題,需要在研發技術和規劃上入手解決。
盡管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起步相對較晚,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隨著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和標桿上網電價重磅出臺,我國光熱發電已經開啟新的歷史轉折。根據國家能源局《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十三五”光熱裝機規模到2020年完成10吉瓦。按當前光熱電站建設每瓦30元的造價水平,短期1吉瓦示范項目對應300億元投資市場規模,而到2020年的10吉瓦目標對應的總市場容量接近3000億元,考慮造價成本的降低因素,空間也可超千億元,我國光熱發電已經開啟新的歷史轉折。
按照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光熱發電市場到2030年將達到29吉瓦裝機,到2040年翻至88吉瓦裝機,到2050年將達到118吉瓦裝機,成為全球繼美國、中東、印度、非洲之后的第四大市場。以此推算,未來中國光熱市場有望撬動一萬億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