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萬千瓦,同比增長54%;發電量11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6%。受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政策吸引,國內光伏企業自去年起紛紛加大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建設力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全球第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說。
“全球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江蘇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能源局局長杭海在會上表示,2017年,江蘇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626萬千瓦,占全省新增裝機量的48%,成為新增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江蘇累計光伏裝機總量達90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三。“這對于省轄國土面積偏小、光照資源屬于三類地區的江蘇而言,是非常不錯的成績。”杭海說。
杭海表示,“江蘇省申請第三批光伏應用領跑基地有兩個入選,一個是寶應,一個是泗洪,規模各為50萬千瓦,在全國10個應用領跑基地當中占到20%的份額。”
據介紹,領跑者基地的競爭優選是中國光伏行業的頂級“賽事”,從第一批光伏領跑基地推出至今已經持續三批,無論是成為領跑基地還是有幸成為基地項目建設的參與企業,其中激烈的競爭從未停止。“領跑基地建設的目的就是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先進技術示范,以促進技術進步為基礎支撐,加速先進技術市場應用轉化,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表示,光伏產業發展的重點要從提高規模轉向提質增效和推進技術進步。
跨產業促融合成為光伏業發展新動能
隨著光伏成本和光伏電價不斷降低,使得企業在基地建設與跨產業融合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設想。從第一批單純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到第二批的生態治理和綜合利用,再到第三批的漁光一體化、光伏農業旅游等跨產業結合,都表明領跑者計劃已不僅僅是促進光伏產業本身的發展,更搭建了以光伏為主業、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
據悉,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已在我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了“漁光一體”基地,通過在水面上架設太陽能光伏組件,水面下養殖魚蝦等水產品,達到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協同發展。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表示,當魚塘的遮光面積達到75%的時候,會促進有益藻類的生長,從而達到魚塘產值+光伏收益的最優點,將用戶綜合效益提高5~10倍以上。
在產業跨界融合方面,易躍春提出:“一是要開發與利用兼顧,促進高質量發展;二是要創新和跨界融合,破解行業難點;三是要堅持技術進步、金融創新,促進成本降低;四是要創新發展方式,擴大光伏應用范圍。讓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實現‘1+1>2’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