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始,億利集團開始扎根庫布其沙漠的治沙工程。30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工作,探索出一條生態治沙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的新路,通過“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累計帶動沙區10萬名群眾徹底擺脫貧困。把庫布其沙漠從一片“死亡之海”打造成為了一座富饒文明的“無垠綠洲”。

2010年起,億利集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沙漠充足的陽光資源,發展能源產業。前后投資超過百億元,建設了沙漠生態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一期可實現310兆瓦的發電量,治沙2萬畝,年發電5億度,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
2015年億利集團發起“綠絲路基金”,規劃建設1000兆瓦的庫布其沙漠生態太陽能光伏光熱治沙發電綜合示范項目園區。從當初被動治沙、朦朧扶貧逐步探索出“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并駕齊驅的“億利模式”。
發展至今,園區占地11萬畝,在現場記者看到,生態光伏利用“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羊”發展立體化產業模式,在發電供電的同時,實現防風治沙、改良土壤。庫布其沙漠天日照時數3800小時以上,發電量充足,再加上國內先進的“雙面發電”技術,發電量可提高20%以上;光伏板遮光擋風,減少沙漠土壤的水分蒸發,同時降低風速,形成了防風阻沙林帶;發電板下,種植甘草類植物,利用其生物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經過長期改良,使荒漠變良田;發電板間,養殖牛羊,形成的天然生物肥反補種植。
大漠上密密麻麻的排列著整齊的發電板,一望無際,十分壯觀,“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五位一體的新模式,被應用其中。園區11萬畝土地完全租用農牧民未利用的荒漠用地進行建設,在與農牧民簽訂市場價格的土地流轉合同的基礎上,給予一定補貼。對于符合國家重點扶貧對象的農牧民,億利還會贈與“扶貧羊”,或聘請他們進園區工作,以增加農牧民的收入渠道。2017年,億利集團向周邊57戶貧困戶承包種植養護和組件清洗,每個貧困戶平均承包4MW組件清洗和板下種植,每MW1500—2000元,每年清洗四次,平均每戶可增收3.5萬元。十八大以來,已有3.6萬人通過這一項目脫貧。
經聯合國環境署評估認定,億利集團30年累計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企業被政府授予“中國脫貧攻堅獎”、“國土綠化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治沙領導者”獎和“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真正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追求,從沙漠到城市進行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