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誰是下一家即將墜落的光伏公司?

            核心提示:“光伏產業每一次好的行情,都會催生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同時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危機。這個周期與半導體行業很相似,大約為4年一個周期,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光伏產業每一次好的行情,都會催生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同時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危機。這個周期與半導體行業很相似,大約為4年一個周期,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2016年初時,業界普遍對光伏行業持比較悲觀的態度,說的最多的也是上面的規律,經歷過光伏興衰輪回的人都難以忘記市場的跌宕起伏。
              
              一位從事光伏行業已15年的業內人士說:“產能競賽此起彼伏,中概太陽能股每年賺的錢沒有花的多,負債呈現一個45度角上升,一旦達到30億美元這個峰值的時候就會產生債務危機,此前的尚徳、英利、賽維都是如此,死于膨脹,輪流坐莊。當市場跳水時,規模最大的公司很難熬,幾乎在數月內洗劫掉所有現金、銀行抽貸,遭遇供應商逼債等,所以很容易找到下一家即將墜落的公司。”
              
              所幸,2016、2017年都平穩度過了,這一波行情時間好于預期。自去年以來,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分布式、戶用光伏等市場終端的熱潮中。然而,產能擴張的隱憂越來越近。
              
              供需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2012年那一波低潮。2009-2011年,全球光伏制造商經歷了一輪高速產能擴張,驚人的產能被當時以歐洲為主的全球光伏市場以2010年130%、2011年75.22%的增長速度消化(見圖1)。
             
              2010-2018年光伏產業裝機與增長率趨勢圖
              圖1:2010-2018年光伏產業裝機與增長率趨勢圖
              
              2011年末2012年初,全球光伏新增市場增長迅速放緩,一度出現負增長。以多晶硅為例,2012年光伏市場對上游多晶硅料的需求量減至23萬噸,但當年全球多晶硅產能超過40萬噸,實際產量也遠高于需求量,產業供需出現明顯失衡。
              
              隨后市場進入斷崖式下滑,多晶硅價格下跌比預料中更快,產能釋放比想象中更大,出貨量降低導致虧損出現,迫于供需失衡及成本的壓力,2012年我國90%的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上游的多晶硅原材料風向發生變化后,產業鏈出現多米諾效應,硅片、電池、組件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光伏制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那兩年,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負面新聞不斷,中概股太陽能公司無一不是虧損狀態(見表1),增加出貨量、削減運營開支等措施都無法抵消市場的萎縮與價格的下跌帶來的影響,有些市場甚至出現了組件出貨越多,虧損也越多的局面。
             
              2012年主流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商盈虧統計
              表1:2012年主流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商盈虧統計
              
              2012年后,中國光伏內需逐漸開啟,給遭遇海外市場沖擊的中國光伏制造商們帶來了發展機會,新一輪好的行情開始到來。2013年,國內市場需求及增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光伏市場的覺醒讓眾人將目光從海外轉回國內。
              
              如今5年過去,雖然國內市場發展曲線呈現出大開大合的狀態,但全球整體市場始終保持向前飛速發展,并于2016年再次達到一個高峰值。截止到目前,2012年后這一波發展高峰打破了此前的行情周期規律。但另一方面,下降的曲線也說明市場達到了預警階段(見圖1)。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領域都有產能過剩跡象開始隱現。根據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產量87GW,同比增長34.3%;電池片產量68GW,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76GW,同比增長31.7%。
              
              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再加上海外增長產能,全球光伏制造端產能除了多晶硅環節外,其余環節產能擴張速度都超過了全球市場增長幅度。
              
              2017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98GW,同比增長27.2%,中國全年新增裝機量53GW,同比增長53.4%。IHSMarkit市研公司對2018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總量的預測值是113GW,整體而言,還是比較樂觀的預估。
              
              這里PV-Tech采取保守值108GW,以此計算,2018年全球及中國光伏市場增長率都將在10%左右。
              
              近兩年除了德國、英國出現增長減緩外,日本市場已經開始下滑,市場增長主要來源于中國、美國、印度,以及墨西哥、土耳其、非洲和一些中東國家的貢獻,且只有這些國家需求持續增長才能平衡目前產能釋放的節奏。
              
              這樣的情況下,2018年各產業鏈環節的產能擴張與釋放情況對供需平衡的影響就變得尤為重要(見圖2)。
             
              關鍵年份光伏產業相關數據統計
              圖2:關鍵年份光伏產業相關數據統計
              
              成本
              
              2012年破產潮后,光伏行業經歷了一輪調整與洗牌。
              
              2013年-2014年,光伏產業企業間的收購、并購動作明顯增加,制造端和終端環節的一體化整合(向上資源、向下渠道)持續發生。比較明顯的案例有Solarcity并購Silevo、協鑫集團收購森泰集團(如今的協鑫新能源)、協鑫集團重組超日(如今的協鑫集成)、晶科兼并尖山光電、天合光能并購捷佳偉創、順風光電收購尚德等。
              
              收購與重組事件的發生,除了與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有關,政府政策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年出臺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指出未達標企業必須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達標。這些被視為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行業主管部門傾向優質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當年為整合光伏制造業,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標準方法推動光伏公司進行現代設備和工藝投資升級,提質降本增強競爭力,滿足標準的企業方能獲得國內市場的支持。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兩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尖山光電未進入該名單,后被同在海寧的晶科能源收購。
              
              如今這個信號再次出現。
              
              2018年3月,工信部官網發布《光伏制造業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由于持續的高需求,近幾年光伏行業保持著令人側目的增長率。在制造端方面,領先的大型光伏制造商開啟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競賽,你能想象一家在2012年還只有不到1GW出貨量的公司,到2017年出貨量已經接近10GW了嗎(見表2)?
             
              行業領先光伏組件制造商2012與2017年出貨量對比
              表2:行業領先光伏組件制造商2012與2017年出貨量對比
              
              技改產能及各主流制造商擴產產能在逐漸釋放,與此同時,部分原本面臨市場淘汰的中小企業也恢復了生產,產量像雪團一樣在堆積,市場上唱衰的聲音開始浮現,警惕聲也愈來愈多。
              
              PV-Tech和SolarMedia的研究主管FinlayColville表示,“雖然眼下大家都在關注201案導致的美國進口關稅問題,但其實這遠非當前的主要全球問題。一切都與未來幾年中國制造業投資放緩的跡象有關,還有下游終端市場實際安裝所有組件的能力,對于整個太陽能行業來說,這確實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不論是低潮還是高潮,市場都在保持持續增長勢態。所以即便出現產能過剩,淘汰的也是成本、現金流控制不到位、質量不行的落后產能,我們只要始終保持全球領先,就能矗立潮頭。”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說道。
              
              除了練好內功,一些企業也在悄悄動作。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晶科產能不斷在擴,但晶科公司外代工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成,一些電站也做了交易,盡可能保持充足流暢的現金流在手上,以防市場突變。
              
              而另一家主流光伏制造商天合光能在2015年登頂當年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后,開始進行戰略調整:從制造端延伸到解決方案再到現在的能源物聯網。
              
              不久前,在天合光能發展大會和能源物聯網論壇上高紀凡接受PV-Tech采訪時說:“我們在做了第一之后開始思考,是繼續保持制造端的第一還是將視野放得更遠更廣?我們選擇了后者,制造領域是基石,我們會一如既往的做好,但不會將全部的目光執著于此。”
              
              對于近兩年光伏制造端的隱憂,高紀凡表示一方面要警惕產能擴張風險,另一方面要做好成本控制,而控制成本必須要控制負債。高紀凡說,有的企業某一時間采取高杠桿的手段,但可能到需要還債的時候,一根稻草就會壓垮,所以負債要合理。另外要保持好的現金流,它是企業的血液,關鍵時刻現金流比血液還重要,現金斷了就一口氣都沒有了。
              
              上一輪光伏寒潮到來前,曾經有一位麥肯錫高管問了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是新建一個GW的產能難,還是銷售一個GW的產品難?高紀凡當時回答:上一個GW產能挺容易的,有錢就能實現,只是同質化的一個擴產而已,可銷售就不好說了。
              
              現在,這個問題同樣也想拋給目前緊鑼密鼓擴張的光伏制造商們,你們的答案是什么呢?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