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曹仁賢:新歷史機遇下 光伏行業正朝著“由大做強”方向發展

            核心提示:時至今日,國內光伏產業走過了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在新的歷史機遇下,生機勃勃的光伏行業正在朝著“由大做強”的方向發展。
               時至今日,國內光伏產業走過了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在新的歷史機遇下,生機勃勃的光伏行業正在朝著“由大做強”的方向發展。
              
              在這一進程中,快速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最需要的,仍是來自社會對光伏在未來能源領域競爭力增強的信心和共識。近日,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在接受專訪時如上表示。
             
              曹仁賢:新歷史機遇下 光伏行業正朝著“由大做強”方向發展
             
              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比例
              
              記者:您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對當前的新能源行業有哪些最新的發展建議?
              
              曹仁賢:新能源的發展確實在最近十年取得了有小到大的發展,在我國“十一五”“十二五”能源規劃,未能預測到能源行業變革速度和創新力度,實際發展大大超出規劃。因此加大能源規劃力度,做切合實際、富有遠見、深刻洞察國際能源趨勢以及發達國家能源態勢的規劃,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比例,并要注意到規劃滯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與實際發展不匹配、土地稅收政策不匹配、補貼滯后、電網建設等。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為6.8億千瓦,截至2017年底,水電和光伏已提前完成規劃目標。因此將6.8億千瓦的目標調整為9億千瓦可能更為合理。另外,我國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達到20%的中長期目標,到2030年清潔能源占比應增至25%。
              
              以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為例,這些方式是未來新能源應用的最佳途徑,需要政策持續支持。對這些剛起步不久的新能源商業模式、應用模式,不納入規模指標管理,不要因為發展中的小問題而限制其發展,因為還遠未到限制的時候。
              
              記者:您提到屆時新能源成本將極大降低,但就目前來看,中國光伏成本尤其是非技術成本并不低,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嗎?
              
              曹仁賢:目前,光伏系統的設備工程成本為4500元/kW,各類土地相關稅費、融資成本折合約2500元/kW,即非技術成本占總投資成本高達35%,這是我國光伏度電成本遠高于全球主要光伏應用國家的根本原因。
              
              特別是融資成本,按照融資利率為基準利率計算,融資產生的成本為光伏上網電價平均增加約0.11元/kWh。其實,國家完全有可能給予可再生能源項目特殊政策,這些項目融資的錢不是用來做杠桿、做理財,而是直接投入到基礎能源的民生項目,因此,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我提出了“關于實施綠色信貸,降低可再生能源項目融資成本的建議”,呼吁加強綠色信貸,一是定向降低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融資利率,二是提高綠色信貸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的投放額度。
              
              針對融資成本、稅收、土地、電網接入等問題,我們需要一是自身努力,盡可能降低技術性成本;二是呼呼溝通相關部門,解決如企業增值稅免征、減少土地使用稅等問題。同時,建議盡快計征化石能源燃燒帶來的環境成本。
              
              將二氧化碳列為污染物
              
              記者:您提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核心是減少化石燃燒,但60%的化石能源占比降低非一朝一夕。
              
              曹仁賢:化石能源燃燒是霧霾最主要的成因?,F在國家提出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個人覺得應將電費下調的空間留給環保事業,企業要為國家社會考慮環境問題,盡快補足環境課,改善生態。
              
              目前,我國在煤炭、石油等資源的開采、燃燒環節分別開展了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工作,但稅收計征強度偏低,沒有充分反應它們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成本,隨之帶來這類資源的過度開采燃燒、資源浪費等問題。
              
              另外,2018年1月開始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也沒有把二氧化碳列為應稅污染物,相較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沒得到有效控制,我國每年碳排放超過100億噸,占全球總排放的30%。
              
              現在很多發電企業標榜近零排放、超低排放,卻將最大的排放物二氧化碳忽略不計(燃燒1噸標煤產生2.7噸左右CO2),這是對排放的一種概念偷換。因此,我還建議將二氧化碳列為污染物予以管理,并適時開征碳稅或納入環保稅征收范圍,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控制排放總量。
              
              加大電價附加征收力度
              
              記者:您前邊提到盡快計征化石能源燃燒帶來的環境成本,誰來承擔?是自愿選擇還是由國家強制?
              
              曹仁賢:誰來承擔環境成本,我覺得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變,由消費者承擔。我們所有人都要逐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化石能源非常珍貴,并非取之不盡,全社會都應節約能源、克制使用化石能源。
              
              消費者承擔能源環境成本,不能靠自愿,需要國家采取稅收形式,比如電費里應該有碳稅、環境稅,先征收煤炭企業、發電企業、用電企業,最終到消費者。電力作為一種商品,必然要體現其綜合成本。
              
              記者:去年國家一次性下發未來4年光伏發展指標,整體來看,光伏發展趨于穩定,您如何看2020年后光伏發展的空間?
              
              曹仁賢:2020年之后光伏發展會更快,隨著光伏平價時代來臨、電網靈活性提升以及儲能技術的進步,光伏發展將趨快?,F階段,光伏發展趨于穩定,主要是因為補貼困難。
              
              今年“兩會”,我還帶來一個建議,就是調整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征收標準,由目前的1.9分/kWh提高至3分/kWh,后期平價上網,再適時降低征收標準,直至取消?,F在因為補貼不到位,產業鏈叫苦連天,光伏企業間的經濟糾紛、三角債普遍,我們也深受其害。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