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瘋狂的光伏2017:為何還在擴產?

            核心提示:我國的硅片產能已經如此之大,為什么大企業還瘋狂擴產?難道連我們都看到的產能過剩,那些大企業的決策者看不到?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疑惑,后來發現:擴產的背后,是新技術迭代的推動!
               我國的硅片產能已經如此之大,為什么大企業還瘋狂擴產?難道連我們都看到的產能過剩,那些大企業的決策者看不到?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疑惑,后來發現:擴產的背后,是新技術迭代的推動!
              
              新增產能,都是采用新技術,以更便宜的價格,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在市場更具有競爭力。如果自己不上采用新技術的產能,那舊產能的產品無市場競爭力,就會被其他企業革命;與其等別人革命,還不如自我革命!
              
              之前,我們只聽說單晶硅、多晶硅;現在,市場涌現一大堆新名詞:perc、半片、MBB、MWT、疊瓦、雙面......
              
              在新技術迭代大潮的裹挾下,上新技術的產能是必須的。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企業擴產能的根本原因。因此,作為技術迭代如此之快的高科技產業,光伏制造業必須保持較高的利潤率,否則將無資金支持如此快速的技術革新。
              
              一、不同技術路線的主流功率及產能情況
              
              2017年,已經成熟或即將成熟的幾項提升效率的技術分別為Perc技術、半片技術、MBB多主柵技術。理論上來講,這幾項技術都是兼容性技術,既可以使用在單晶硅片上,也可以應用在多晶硅片上,但疊加效果不同。
              
              傳統普通多晶組件功率為270W,普通單晶組件功率為285W,功率差為15W;當各自疊加一系列新技術以后,功率差會進一步拉大。2018年各種技術路線的組件功率分布如表1所示。
             
              瘋狂的光伏2017:為何還在擴產?
             
              1)添加劑黑硅
              
              當前多晶應用金剛片以后,主要采用添加劑技術來解決反射率過高的問題,所以明年多晶組件的出貨的主要功率均為270~275W之間的產品,產能可以高達40GW以上。
              
              2)濕法黑硅
              
              干法黑硅技術路線儲備很久,但是成本下不來(每片成本>0.3元),干法黑硅這一技術路線很可能面臨淘汰的命運;保利協鑫主推的濕法黑硅技術隨著新一代TS+黑硅工藝的推出,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性能又有所提升,主流功率應該在275W。今年黑硅設備擴張很快,各個廠家黑硅設備已經突破200臺,對應總產能超過16GW。
              
              3)普通單晶組件
              
              普通單晶組件的功率可達到285W,產能將達到30GW。
              
              4)Perc電池技術
              
              Perc電池技術是一種兼容性技術,既可以用在多晶硅片上,也可以用在單晶硅片上。單晶perc電池普遍功率提升在20W左右;而多晶硅片疊加Perc技術以后,則只能提升15W左右,而且目前還有衰減的問題沒有有效解決。因此新增Perc電池產能明顯青睞于選擇單晶硅片。
              
              2018年,單晶perc組件產能將達到30GW;用黑硅技術處理后的多晶perc組件產能將達到5GW。
              
              5)N型組件
              
              2017年,N型組件的技術和產業化也得到了較大的進步。“N型+pert+半片”可使組件功率達到320W,2018年產能預計為2~3GW;“N型+疊瓦”可使組件功率達到330W以上,2018年產能預計為1GW以內;
              
              6)小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半片、Perc、多主柵等技術疊加在單晶硅片上能帶來更加明顯的提升。當各自疊加一系列新技術以后,多晶組件功率可以做到300W,單晶組件功率會達到330W,疊加一系列新技術以后單、多晶組件的功率差會拉大到30W。
              
              單晶硅片的產能在2017農歷年年底前就會達到38GW;半片、MBB多主柵等技術剛開始流行,產能遠小于單晶硅片產能。
              
              鑒于新技術疊加效果更好,只要單、多晶硅片能保持合理價差,擁有最新最先進Perc、半片、多主柵產能的廠家會優先選用單晶硅片。而300W的多晶黑硅Perc+半片+多主柵組件可能只會存在于理論當中,現實中不會有廠家把一系列先進產能疊加于效果不佳的多晶硅片上。
              
              二、新技術可以減少隱裂產生
              
              隱裂之所以產生是由于:
              
              1)生產、運輸、安裝、清洗、降冰雹等過程中對組件施加的不均勻外力。
              
              2)組件正面光伏玻璃和背面背板采用不同材質,溫度系數不同,因此熱脹冷縮的過程中對電池片正反面產生不同應力。
              
              3)電池片正面的銀漿焊帶處工作溫度低,電池片自身溫度不同導致隱裂。
              
              單晶由于內部晶格序列一致,容易沿著某些特定方向產生連續、貫通式的裂紋,相較于多晶組件,單晶組件在生產、運輸、安裝的過程中產生隱裂的概率更高。
              
              幾項新技術應用于單晶硅片上都有利于解決隱裂問題。
              
              1)半片技術
              
              半片技術是把電池片對切,把一張電池片一分為二然后進行封裝的技術。原先的60片組件實際上是封裝了120片“半片電池片”單元。由于單張電池片面積小了一半,單晶硅片容易產生的貫穿式裂紋所波及的范圍也對應減少;組件產生的變形時對于單張電池片的累積變形量也會減少。根據晶澳披露的數據,單晶半片組件在同等強度的破壞力作用下,比常規組件的隱裂紋少15%左右。
              
              2)雙玻技術
              
              雙玻技術是正反面均采用玻璃封裝的組件封裝技術,由于正反面均采用玻璃材質,溫度變化所導致的熱脹冷縮的變化一致,被封裝在其中的電池片正反面的應力一致,能有效減少溫度變化所引發的隱裂。
              
              3)MBB多主柵技術
              
              現在常規電池片多采用4~5主柵的技術,而多主柵技術使得單張電池片上的主柵數量達到12條;與之相對應,單條主柵的寬度只有常規電池片的三分之一,柵線遮擋不會使得柵線背面的溫度明顯偏低。電池片更均衡的溫度減少隱裂的發生。除此之外,多主柵技術有利于電池片上的電流搜集,所以即便產生細微隱裂,在多主柵技術的幫助下,也不會明顯影響光伏電池效率。所以MBB多主柵技術在降低產生隱裂幾率的同時也提升電池片對隱裂發生的容忍度。(資料來源:三錢二兩)
              
              相關閱讀:
              
              隨著《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光伏作為普適性清潔能源得到快速應用,2017全球裝機將邁進100吉瓦大關。研究機構GTM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8個國家光伏裝機量超過1吉瓦,而到2018年底將會增加到13個。根據中國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國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15%。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的50%,到2050年要占總電量的70%-80%,比起當前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2017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近50吉瓦的歷史新高,但是前三季度光伏占總發電量比例僅有1.8%。根據中信電新測算,2030年中國光伏裝機量可能達到2600吉瓦,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當前在技術和成本上已占據壓倒性優勢,在發展形勢明朗的預期下,各大龍頭企業紛紛宣布增產或擴產。
              
              結構性產能過剩反推行業良性發展
              
              2017年是光伏全產業鏈大量擴產的一年。據公開數據,在多晶硅料方面,通威在樂山、包頭新建10萬噸的產能,保利協鑫在新疆有4-6萬噸擴產計劃,新希望在新疆有10萬噸的擴產計劃;在硅片、電池端,以隆基、中環、通威、榮德、京運通、東方日升為代表的單多晶企業也紛紛宣布大規模擴產。有觀點認為,2018年將是全產業鏈產能嚴重過剩的一年。我們認為,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于市場化競爭,最終存活的是具有品質和成本雙重優勢的企業。
              
              1、實際產量數據遠低于規劃產能
              
              各大龍頭企業官宣的擴產量并不一定會最終落地,其宣傳更多是為了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理性的光伏企業會依據市場行情掌握節奏,尤其是單晶硅片和電池端,受高純多晶硅原料產能不足制約,其產量遠沒有宣布的產能龐大。綜合各大主流廠商公布的擴產數據,預計2017年底,國內單晶硅片產能為35-40吉瓦,而據中信電新測算,其產量僅為25吉瓦左右。
              
              2、保持充分的供給增長要提防結構性產能過剩
              
              光伏產業存在于充分競爭的市場化機制,優勝劣汰伴隨全產業發展周期。從多晶硅發展史分析,2007年前后,多晶硅價格被炒到500美元/公斤以上,隨后全國有幾百家企業宣布上馬多晶硅,當時確實也上馬了五十多家,但是寒冬過后,存活下來的僅有7家,這七家萬噸以上的多晶硅企業掌握改良西門子法封閉循環技術,在節能降耗、降本提質中發展壯大,成為全球多晶硅市場供應主力。光伏產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需求連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供應的增長一定要高于需求的增長,適當的過剩讓低端產能退出市場,充分競爭有利于行業進步。
              
              3、高純度、高效率、高性價比產品稀缺,2018年優質產品仍供不應求
              
              高品質、差異化、低成本是任何產品維持市場競爭力的砝碼。在多晶硅料端,以龍頭保利協鑫為例,根據公告其徐州基地電子級多晶硅已經量產,新疆多晶硅將完全滿足CCz連續直拉單晶和N型單晶用料需求。我們預測,在2018年下半年擴建多晶硅產能部分釋放后,能滿足CCz連續直拉單晶的硅料和僅能滿足鑄錠需求的硅料,價格差距會拉開至1萬元/噸以上,高品質硅料仍會供不應求。此外,保利協鑫在硅片端全面改造傳統砂漿切割,產能翻倍提升的金剛線切改造年底將全部完成,金剛線配套黑硅技術大幅度提升晶硅產品效率降低成本,產能迅速釋放以應對當前及2018上半年飽滿的訂單。相對隆基和中環的單一路線,堅持雙線發展的保利協鑫在多晶主導推動全產業鏈降本增效的同時,在發展單晶產品方面,選擇與以高技術高品質著稱的中環股份交叉參股,實現單多晶技術并舉。
              
              4、落后產能逐步推出市場,馬太效應將顯現
              
              多晶硅方面,綜合電耗高于80-100度/公斤的產能將退出市場;在長晶端,600公斤以下的老舊鑄錠爐、不能滿足連續直拉需求的單晶爐將被淘汰;在切片端,落后的砂線切割產能在2018年年中就會完全退出市場,沒有能力改造或者來不及改造的單多晶企業很難生存,即使金剛線切割改造完成,但是品質不穩定、工藝不成熟的硅片企業也將面臨很大市場壓力;在電池組件端,自動化程度低的產線將無法提供高效而低成本的光伏產品。
              
              全產業鏈成本快速下降跑贏市場
              
              中國光伏市場自2013年后呈逐步爆發趨勢,每年最終新增裝機規模均超年初預期。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6年初預測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8吉瓦,而實際新增裝機34.5吉瓦;2017年初預測國內光伏新增裝機20-30吉瓦,而1-9月新增裝機已經達到42吉瓦。
              
              1、光伏全產業鏈成本的快速下降是市場裝機屢超預期的主因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07-2017年的8年間,光伏組件的市場價格36元/瓦下降到現在3元/瓦以下,下降了92%;并網光伏系統價格從60元/瓦降到7-8元/瓦,下降了87%;逆變器價格從4元/瓦下降到了0.3元/瓦,下降了92%。近兩年光伏組件價格仍保持了30%以上的下降幅度。集邦新能源數據顯示,組件價格從2016年初的4元/瓦以上下降到當前的3元/瓦以下區間,多晶組件在2017年初就降到了2.8元/瓦。到2020年,光伏發電價格再下降30%進而實現用電側平價是有可能的。光伏產業鏈價格的下降速度遠超預期,大幅降低了補貼壓力,激發了全球各大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運用光伏發電的動力,這是光伏裝機量每年超預期的最主要原因。
              
              2、技術紅利釋放,未來產業鏈成本仍將持續下降
              
              在硅料端,多晶硅產能擴張速度小于下游擴產速度,供不應求價格攀高的市場現狀不可持續。根據各多晶硅企業公開資料,2018年西部新建產能將逐步釋放,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保利協鑫這些龍頭企業都有累計超過10萬噸的優質產能擴張計劃。如保利協鑫轉移新疆的基地已經開工建設,明年下半年陸續建成投產,其成本做到全球最低。產能轉移后徐州基地剩余產能為自備電廠低電價全部覆蓋,成本低于所有非西部低電價地區產能,再加上其低電耗硅烷流化床法顆粒硅即將量產,多晶硅價格預計會在2018年底有大幅下降。另外,在長晶端,多晶鑄錠在不購置新設備的情況下,G7鑄錠爐改G8將提升30%的產能,并通過熱場改造優化晶體結構進一步提升效率;直拉單晶方面,CCz連續直拉單晶技術和鑄錠單晶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應用。在切片端,金剛線切割在多晶領域的普及降低30%的綜合成本,金剛線線徑、價格還有進一步下降趨勢,金剛線切割+黑硅+PERC把多晶效率提升至20.5%。在電池組件端,HJT、IBC、MWT、半片技術、疊瓦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提升組件功率。全產業鏈各環節降本增效技術紅利充分釋放,將帶來終端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據中信電新分析,2019年底光伏度電成本有望達到0.4元/度。
              
              3、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貧、“領跑者”項目是拉動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1-9月國內地面/分布式電站分別新增27吉瓦/15吉瓦,同比增長20%/300%,分布式裝機增長迅猛。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明確分布式發電就近利用清潔能源資源,實現市場化交易。分布式沒有指標瓶頸,“隔墻售電”突破限制,電網代收電費不用再擔心違約問題。而且,市場已經衍生出了多種分布式“光伏+”模式,屋頂光伏、農光一體、漁光一體等,據中信電新測算,以上總計潛在裝機量約7200吉瓦,業內認為,分布式的爆發2017年僅是起點。光伏扶貧方面,截至2017年9月,已有13個省將指標全部納入光伏扶貧,根據公布數據測算總量將達10吉瓦。光伏扶貧有不拖欠補貼、保證消納等優勢,在重要國策支持下,光伏扶貧政策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持續開展。“領跑者”政策在“十三五”期間規劃了4年32吉瓦的指標,雖相對總量不大,但對光伏產業的帶動示范作用明顯。在普通集中式地面電站指標逐步緊縮的態勢下,分布式、光伏扶貧、“領跑者”項目等將成為市場替代主力。
              
              4、補貼將逐步退坡,龍頭企業引領平價上網
              
              隨著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補貼需逐年遞減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我們認為,新能源產業在襁褓期需要國家扶持,如果不能持續降低度電成本,產業將會失去生命力。光伏實現發電側平價后將擺脫補貼,各個環節充分競爭,沒有品質和成本優勢的制造企業將會出局,最終生存下來的是制造端龍頭企業和具有創新商業模式的小微配套服務企業。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