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朗普本人有長期做脫口秀主持人的經歷,喜歡自我表現一直是其特色。所以自其上臺以來,“美國至上”一直是其經常做秀的內容。各界一直對其持謹慎態度,但是從特朗普政府的表現來看,仍然沒有擺脫1970年代以來的美國政治周期的貿易政策。美國上一次啟用201條款也就是在小布什政府時期,如果再向上追溯,《1974年貿易法》就是尼克松政府提出的法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滿足競選承諾。當時也是美國第一個貿易高峰,進口規模創紀錄,保護美國國內企業的利益,成為了選民的主要的傾向。這一旨在實現貿易保護的法律,就成為了共和黨贏得大選的重要手段。而且,這一套法律體系也是在1980年代共和黨長期執政時期得到加強,整個1980年代,美國政府對于自由貿易的積極性就一直在下降,“管理貿易政策”和“公平貿易政策”主要就是這個階段提出的。直到1990年代,美國通過信息產業革命,實現了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才開始重新提出自由貿易。
雖然近期美國商務部公開宣稱同意中國加入WTO是一個錯誤,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國會也不斷發出對華強硬的各種呼聲。但是此次重啟201條款,并不能說是專門針對中國,可以說韓國是首當其沖。此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的主要推手,惠而浦公司其主要針對對象也是三星和LG。從韓國方面的反應而言,早就直接向WTO提出了起訴,而且在2016年就已經勝訴。美國此番最終決定采取201條款對洗衣機征收20%到50%的關稅,可以說也是最終決定直接以貿易戰的形式回應韓方決定而已。在貿易領域的各種爭端之中,美國一向是不講盟國關系,經常首先拿盟國開刀,十五年前小布什政府啟用201條款所針對的就是日本鋼鐵。如果說政治上先拿盟國開刀是一種貿易威懾策略,那么特朗普政府也是繼承性的,并沒有體現其非建制政治派,不按常理出牌的特點。
對于中國而言,此番產業受影響已經勢在必然。但是通過WTO機制,中國企業也可以進行反制。但是更為值得注意的是7月1日,延長貿易促進權就要截止了,由于即將開始美國中期選舉,同時北美自由貿易區規則升級談判也將于下周舉行。特朗普政府是否會拿出一個全面的貿易保護方案,將具體在哪些領域首先開刀,都是值得注意的。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但是全球貿易并未相應復蘇。數據上看,過去五年以來,全球經濟一直在穩定復蘇,但是貿易并未隨著經濟復蘇而復蘇。二戰以來,全球貿易增長速度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速的1.5倍,這一慣性趨勢可以說已經是過去時了。隨著全球資本的積聚,技術的積聚,勞動力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已經大大被削弱了。產業分工不管是深度和廣度都在收縮,品牌化生產和專一化生產興起,特別是生產靠近消費市場也成為重要的趨勢。對于習慣了依靠勞動力優勢,通過產業鏈分工,在國際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而言,未來國際市場環境肯定不容樂觀。雖然2017年的出口重新恢復增長,但是國際經濟發生的結構變化仍然在繼續,加之美國政治周期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未來的出口形勢并不讓人樂觀。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把握新的市場需求,特別是海外市場以及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非常重要,但如何實現產業升級換代,由產品生產到品牌塑造,則應該是更為迫在眉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