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信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鄧永康分析,H+A的形式在國內案例并不多見,保利協鑫此次選擇H+A或與其資產負債率過高有關,此外,相對于美股跟港股,A股的融資能力顯然更強,無論是通過IPO、定增、可轉債、發債等形式都可以相對容易的獲得融資。
鄧永康認為,“相對于天合光能等企業選擇的私有化,此次保利協鑫的H+A顯然更容易一些,第一不需要拆分架構,保利協鑫本身就是主體在大陸的企業;第二是不需要向股東發出邀約收回股權。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保利協鑫在H股的融資能力也并未喪失。”
保利協鑫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多晶硅片供應商,現有年產7.5萬噸的多晶硅和20GW以上硅片產能。據了解,2017年保利協鑫將全面完成金剛線切多晶硅片和黑硅技術配套,硅片降本近20%,切片產能翻番;新疆多晶硅基地建設按計劃推進,有望在2018年底形成全球領先的11.5萬噸超低成本的高品質多晶硅。
顯然,對于如此大體量的光伏制造業來說,融資能力將對其擴產能力等造成嚴重的制約,這或許也是保利協鑫此舉的主要目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目前還未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今年以來,受境外平臺融資能力制約,天合、晶澳、阿特斯等美股光伏企業價值被嚴重低估,紛紛宣布私有化,市場猜測眾多光伏龍頭企業將回歸A股。在H股,保利協鑫240億的市值、11.4的市盈率和0.96的市凈率同樣被低估,尋求A股平臺成為有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