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1月24日在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加強應用分布式能源”創新發展論壇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已經入了培育期,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在2020年以前,有望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在光伏補貼、扶貧等政策推動下,分布式電站將日益受到市場歡迎,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江蘇省因為用電量大、用電負荷密集、光伏產業鏈發達,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傳統大電站發電最大的區別,就是分散式的發展思路。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何繼江博士表示,分布式光伏就是要和老百姓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何繼江:“因為一個30萬的核電站只有那些特別大的電力企業才能夠參與建設和投資,但是光伏不一樣,只要我有屋頂,我就可以建一個幾千瓦的光伏,它的投資門檻可以下降到幾千塊錢,然后就可以參與進來,這樣的話可以讓社會群眾廣泛的參與進來。”
分布式光伏參與的低門檻,得益于技術的不斷創新。深圳科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善良介紹,在兩年之前,光伏扶貧戶用3K、5K的光伏組件,按單瓦算成本是7塊到8塊?,F在戶用在一些比較成熟或者是日用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成本可以降到5塊甚至4塊錢以內,這樣算下來成本有了20%到30%的下降幅度。

一個住戶安裝3K也就是3000瓦的光伏組件,一個小時可以發電3瓦,換算成現在的電價,就是每小時3塊錢。何繼江博士表示,雖然看起來資金回收周期不長,但是分布式光伏在推廣中還是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是就是有一些屋頂比較舊或是彩鋼瓦的,它的承重有問題,這樣的住戶不愿意、不方便安裝。還有一些是與屋頂的產權關系有關,比如產權他過去租了20年,現在已經用了10年了,就很難選擇去安裝光伏,因為涉及到資金回收周期變短的問題。
何繼江還表示,分布式光伏目前所遇到的發展瓶頸,可以通過發展能源互聯網來解決。余電平價并入互聯網,通過互聯網來發揮各種靈活性資源,不僅能解決風電光伏發電的波動性,還能夠為消費者謀得最大的福利。裝了光伏之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大量的上網,能夠將電賣給周邊的商業用戶,價格也會大幅度的上升,投資回收率就會大幅度的上升,如此一來就可以極大鼓勵各種分布式光伏的建設。
以上是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2020年前有望進入成熟發展階段的相關內容,相關的知識我們也介紹了很多,關注我們網站你可以了解更多的電力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