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扶貧項目試點建設村,劉家溝村成立了光伏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22戶貧困戶65人,今年10月底每戶貧困戶分到1000元紅利,三年后合作社還將退還政府扶持每戶貧困戶的1萬元股金。
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吳堡縣依托“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挖掘傳統特色產業潛力,政府結合實際制定“菜單”,貧困戶結合自身自主“點菜”,政府在項目上給予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深砭焉村成立豐盛林木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96戶農戶栽植山地蘋果,其中帶動貧困戶30戶;東莊村投資300多萬元占地十多畝的掛面加工廠辦公區主體結構已經完工;齊家山村紅聯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山地蘋果、花椒及小雜糧,搭載農戶54戶,其中貧困戶35戶……針對適合本地發展的紅棗、核桃、蠶桑、花椒和山地蘋果等單項產業,吳堡縣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重點鼓勵規模經營和整村推進主導產業。
放寬產業扶貧補助政策
一個個龍頭企業以強大引擎壯大傳統特色產業,也不斷激起貧困戶發展的動力。吳堡縣還向貧困戶制定了“新菜單”,本著“提上限、擴領域”的原則放寬產業扶貧補助政策,將補助上限從原來的每戶5000元提高到單項產業最高1萬元,每戶最高2.5萬元,對個戶發展的多個增收項目一同給予補助,并將傳統小雜糧種植、中藥材種植、經濟林改優改良等納入補助范圍,豐富了扶貧產業門類,奏響了一曲“太陽經、綠色戲、數據牌”的綠色產業發展新樂章。
與此同時,集“觀光、體驗、美食、民俗展”為一體,以手工掛面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旅游產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享有“活維生素丸”美譽的冬棗落戶吳堡;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可觀的艾草,集觀賞性和保健性為一體的昆侖山雪菊試種成功,也相繼成為吳堡產業脫貧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