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該項目計劃新增投資額60億元,將以高效單晶電池無人智能制造路線為主,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物流倉儲及相關配套設施,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和全球最先進的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的通威電池“智慧工廠”。
該項目投產后,可年產太陽能電池片20億片,全部安裝應用于光伏發電,每年提供的清潔能源可節約標準煤約3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30萬噸,二氧化硫約31萬噸。項目建設將加快推進四川光伏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產業升級,推進四川省、成都市建設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示范區。
通威
加碼光伏產業
要做最具影響力的清潔能源公司
據了解,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一期1GW高效晶硅電池生產線投資額約10億元,2016年6月30日建成投產,僅用7個多月時間建成了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單車間產能規模最大的高效晶硅電池生產線,創造了全新的“成都速度”。
二期2GW高效晶硅電池生產線項目投資額約24億元,2017年9月20日建成投產,生產線全面升級為全自動無人生產制造,成為成都“智能制造”樣板工程及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截至今年10月,公司實現連續37個月持續盈利、連續37個月滿產滿銷、連續37個月開工率100%,再次刷新了光伏行業新紀錄。”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說。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就在本月8日,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10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順利啟動,成都和合肥兩個10GW的新項目將各新增60條電池生產線。未來3-5年內,通威太陽能電池產能規模將超過30GW,銷售規模將超過300億元,按照目前市場需求量推算,其太陽能電池片市場占有率將超過30%,穩坐全球太陽能電池片企業頭把交椅,成為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清潔能源公司之一,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增加一個新的“世界冠軍”。
雙流
著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生態圈
力爭到2022年產值突破千億元
11月9日,成都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提出堅持以新產業為支撐,力爭到2022年形成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汽車裝備、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文化創意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雙流區專門出臺了相關意見,設立1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圍繞創新創造、軍民融合、壯大產業集群、園區建設等方面,以股權投資等市場化運作方式參與項目資本金注入、并購等途徑,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已聚集了通威太陽能、漢能光伏、英發集團、禪德太陽能等新能源龍頭企業,產業鏈條涵蓋了太陽能(光伏、光熱、聚光)、核能(核電技術研發、核電配套設備、民用核技術應用)、風能、動力與儲能電池、智能電網等多種細分產業。目前,雙流區正著力構建以通威新能源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力爭到2022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