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結合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激活持續發展動力,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地處伊州區東南約100公里外的哈密東南風場原本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風區,經過數年發展,這里早已風機林立。
目前,該風場一期建設的200萬千瓦級風電項目已全部實現并網發電,二期建設的400萬千瓦級風電項目已并網260萬千瓦。今年1-8月,東南部風場風電企業共實現發電量5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4%。“我們是2012年開工建設,2013年正式投產,截至目前總發電量是2.25億千瓦時,今年的發電量截至到8月底是2.7億千瓦時,現在每個月基本能保證3000萬左右的發電量水平。”國家電投集團新疆哈密有限公司煙墩第一風電場場長索杰說。
哈密是風光資源的富集區,在全國規劃的七大風區、全疆規劃的九大風電場中,哈密占了三個,風能資源的技術開發量約占全疆的62.9%。
哈密也是新疆最早迎來太陽的地方,也是全國光能資源優越地區之一。借此優勢,哈密積極建立多元化供應體系,打出一套漂亮的“風光火”組合拳。截至2017年,哈密風電核準裝機達1098萬千瓦,光電核準裝機達181萬千瓦,目前,哈密已成功實現風電裝機千萬千瓦級、光電裝機百萬千瓦級的目標。
驅車303省道北行20公里,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整齊劃一、熠熠生輝。這里便是全疆單體規模最大、光伏組件類型最全面的一座示范園——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在這座占地35平方公里的園區范圍內,目前已有27家企業在此開展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項目35個,裝機80萬千瓦。
220千伏華電石城子光伏匯集站主要承接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光伏電站接入送出工程,目前共接入20家光伏企業26個光伏發電項目。“截至到今年7月,我們總共奉獻清潔能源是6.3億千瓦時,2017年目前的發電量是9343萬千瓦時。”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哈密區域光伏站站長杜忠強說。
哈密煤炭資源豐富,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在國家和自治區“三基地一通道”建設和“疆煤外運”“疆電外送”戰略大背景下,哈密煤炭、煤電等傳統產業也得以發展壯大。
2014年,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正式投運,作為“疆電外送”第一通道,該工程總投資265億元,輸電線路起于哈密市境內±800千伏天山換流站,途徑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四省,最終到達河南鄭州,全線總長2207公里。“這條通道的建成之后,每年輸送到河南省的電量達32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河南省燃燒2300萬噸煤炭的發電量,這為當地減少4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3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市經信委主任李建勇說。
“哈密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打捆外送基地,外送電量中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近38%。”李建勇說。據了解,2016年,哈密外送電量全年達到360億千瓦時,僅新能源就達到100多億,能源結構正不斷得到優化。
今年5月,電力規劃總院對《哈密市中長期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規劃(2016-2030年)》進行審查后認為,哈密市光熱資源開發建設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綜合條件非常優越,是自治區確定的“十三五”太陽能發電重點建設區域,具備建設大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外送基地的條件。對此,我市積極啟動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前期工作,目前已有29家企業來哈注冊公司,申報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新疆首個光熱項目中電工程50兆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已在伊吾縣開工建設。
目前,哈密新能源項目建設高歌猛進,煤電材、煤化工、風光電、煤炭生產外運“四大基地”正在有序推進。規劃的“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哈密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并上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并被納入國家“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