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并網的是15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的第一期工程,該期100MW光伏組件全部由我省光伏企業晉能科技提供,投資7.8億元,建成后將實現年發電總量約11193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3.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4萬噸。

這是晉能科技高效HJT技術首次應用于“水上光伏”項目,同時,也為國內綠色現代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示范,發展“光伏+”項目既能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又能擴大光伏發電的應用范圍,近年來廣受光伏企業的重視。經過科技攻關,晉能科技實現了潮濕和高鹽霧區域的安全應用,并如期向中電建大橋公司交付了安全可靠的產品。
近年來,以漁光互補為代表的“光伏+”項目發展迅猛,其在促進漁業資源優化利用、推動分布式能源加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實現了“一地兩用,綜合開發”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該漁光互補發電項目采用了高支架模式,上層用于光伏發電,下層用于水產養殖,在發電的同時不會影響水產養殖。研究顯示,在兼有水產養殖業的水庫或魚塘建水上光伏發電站,可為魚類創造更好的孵化環境,可以調節魚類的代謝能力,使其優質快速生長,提高水產產量;在提升發電量方面,水面可對光伏組件起到降溫、鏡面反射等作用,因此水上電站發電量可高于地面電站6%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