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省電力公司的“走進電網”開放日活動中,鞏義的光伏項目成了“明星”。
鞏義大峪溝鎮將軍嶺村重巒疊嶂,原本是荒山,如今卻長出了“藍面孔”。深藍色光伏面板,依山就勢,朝向不一地排列,鋪滿了一面面山坡。
“過去,這里缺水,巖石風化嚴重,是座荒山。”鞏義東區管委會副主任、大峪溝鎮黨委書記劉亞濤說。
去年,4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在這里落地,建起了鄭州最大的光伏電站。
據項目負責人華明石說,該項目安裝了15萬塊光伏板,去年12月23日運行并順利發電。
“自投運以來,至今已經發電3160萬度,相當于節約了1萬噸標準煤。”華明石說。
隨著該項目的入駐,當地100戶貧困戶成了光伏扶貧的幫扶對象,每戶每年分到3000元錢。
這樣靠“光”掙錢的扶貧政策將延續20年。不僅如此,該項目還帶動了1100多人就業,荒山披上光伏外衣,變成了金山。
下一步,圍繞光伏項目,集旅游、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光伏旅游小鎮將在這里變成現實。
樹,變身“發電機”,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下個月,100棵頂著光伏板的大榕樹將亮相310國道(大峪溝鎮—鞏義市區段)旁。鋼筋混凝土鑄造的外表以假亂真,它們還有著豐富的“內涵”。
華明石介紹,不僅白天能發電,晚上還能照明,連接WiFi還能放音樂。
不僅能當行道樹,它們還成了“搖錢樹”。10萬棵光伏樹將被“種”進貧困戶的院子里。這些發電功率5000瓦的光伏樹,每年給一戶人家帶來800~1000元的穩定收入。
下一步,鞏義將成為光伏樹的全國首個試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