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去認識一個企業時,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2017年的光伏市場行情,估計會出乎許多人預料之外,原以為“630”后將迅速蕭條的市況,沒想到在三季度仍然十分火爆。從一些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業績來看,估計到今年底年大部分光伏企業都將掙個盆滿缽滿。特別是隆基股份、陽光電源、中節能太陽能、中來股份等企業,表現更是突出。
不過,也有個別行業龍頭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出現了巨額虧損。
盡管僅憑一紙財報就論斷一個企業的前景并不靠譜,但在如此大好年景卻掙不到錢,多少還是說明這恐怕是企業自身出現了一些問題。
黑格爾說,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
回溯十多年來的光伏企業發展史,從當年或輝煌或沉潛,到如今或進一步壯大或衰敗的境況,倒也頗有一絲“三歲看老”的歷史滄桑感。
光伏產業十年,在整個產業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行業龍頭地位卻是“你方唱罷我登臺”的頻頻更迭,“大,然后死”似乎成了這個行業一個夢魘般的規律。
或許還是老話說得好,無遠慮者,必有近憂。
遠慮,其實就是戰略。戰略,則是對于長遠發展的規劃與布局。
在野蠻生長年代,掙快錢,快速積累規模,也許確實就是最好的戰略。但如果未能借助行業好年景及時布局未來,再多的積累,恐怕也難免終究衰敗。
你不主動去布局未來,又憑什么有一個好的未來?
與宏觀經濟進入新周期一樣,經過十多年高速發展的光伏產業也面臨著一個轉型的拐點,將進入一個發展的新周期。在新周期,光伏產業的市場環境和游戲規則都將面臨巨大變革,這無疑要求光伏企業的發展戰略順勢而變。
新周期的特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戰略要求——“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標準和標準化戰略,或將成為光伏產業在新周期的核心游戲規則。
電力行業最高學府華北電力大學與太陽能發電網在此時聯合推出的“光伏發電設計及并網關鍵技術標準”高級研修項目,就正是希望為光伏企業搭建一個以標準建設為核心目標的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將匯聚國內頂級的標準專家、電站設計專家、并網技術專家和電網技術專家,致力于幫助光伏企業積極布局電力體制改革下的光明未來。
能夠率先在標準以及標準化管理方面布局的企業,無疑將更有可能在新周期的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