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戶用市場的主力還是擁有眾多人口及屋頂的農村,與家電下鄉類似,深入打開農村市場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所以目前大部分企業選擇了經銷商制度,一方面經銷商熟悉當地市場有著先天的優勢,另一方面企業也不需要鋪開至村級的銷售網絡,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
日前,通過對河北省的部分戶用市場進行了走訪調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于這部分非行業背景出身半路“殺進”光伏行業的同行,他們在當地的口碑可能直接影響到該區域整個品牌的發展。
戶用光伏市場的接受度正逐漸打開
戶用光伏市場的熱度始于2016年下半年,各企業以恍如一夜春風來的速度陸續推出了旗下的戶用品牌,開始布局戶用光伏市場。眾所周知,在此之前,光伏企業打交道的基本都是電力投資企業、國家電網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如何深入農村市場進行推廣都是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路,前途難料。
“今年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明顯比去年好多了,經常會有人主動打電話來咨詢”,河北某品牌經銷商向光伏們介紹道,“了解的人越來越多,從新聞上看到的,也有從朋友處了解到的。”
隨著光伏扶貧在全國的開展,光伏電站登錄新聞聯播等公眾類媒體的次數正逐漸增加,由此作為受眾人群的老百姓對于光伏行業的了解也正在增加。實際上,在各品牌企業大規模鋪進戶用市場之前,已經有光伏企業在鋪墊戶用市場了。
如今深陷停牌風波的漢能薄膜發電在2016年的財報中公示,其戶用發電事業部在2016年售出近3萬套戶用光伏系統。同時這也是該公司2016年度業績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戶用發電事業部進行經銷商渠道優化取得成功,期內售出接近3萬套戶用光伏系統,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2.81億港元急升到2016年的12.35億港元,取得強勁上漲”。
據漢能財報,2016年營業收入達到44.83億港元,較上年的28.15億港元大幅上升59%;毛利增加至25.98億港元,較上年度的13.73億港元上升89%。
在走訪中也發現,在2016年漢能對于戶用市場的普及有目共睹。“漢能在2016年做的蠻多的,市場份額也有一半多,但是他們價格比較高,電站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發電量跟當初的預期有差距”,某經銷商介紹道,“后來品牌越來越多,漢能的競爭力就慢慢下降”。
整體來看,戶用市場正逐漸發展至培育期的末端,對于參與其中的企業來說,加入的品牌越多,競爭壓力越大,但同時,市場的打開也有賴于各家齊心協力的市場宣傳與推廣。
經銷商的“小九九”
戶用市場的鋪開與經銷商的大力推廣不無關系,“企業總部安排過兩次地推,每次大概會過來二十幾個業務員,但客戶來源主要還是靠自己積累”,河北某品牌經銷商向光伏們介紹道。
實際上在各大品牌企業鋪天蓋地砸進戶用市場之前,有些企業的市場已經提前鋪開,在光伏們的調研中發現,第一批戶用光伏經銷商從事這個行業最長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了,而市場也從那時候就開始醞釀了。
“我從1994年開始在本地做生意,在電動車剛開始推行的時候拿下了愛瑪的縣級總代,2016年3月份成為了力諾光伏的授權經銷商,這一年多安裝了270戶左右。”包括英利、力諾等企業啟動戶用市場實際上比“大部隊”都要早一些,但最初的戶用僅是提供組件,而不是整個系統產品打包。
——“您認為戶用光伏系統最好的推廣方式是什么?”
——“口口相傳”
上述這一點在光伏們的調研中得到了不少經銷商的認可,“我沒有再設立鄉鎮代理,一個村里第一家建電站的就是我在這個村里的代理,推薦一戶提成1000元,一方面已經建了電站的老百姓的態度更具說服力,另一方面,可以花更少的資金成本來開拓市場,設立鄉鎮代理是沒法用1000元/套滿足的。”
“我自己搞過一次招商會,總花費差不多兩萬塊錢,去年年底的時候組織了一次回饋老客戶的活動,給他們培訓了下光伏電站平時的運維知識等,效果不錯,當天就簽了三十幾份合同。在售后服務這塊,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個人負責監控所有電站的發電情況,以縣城為中心,十公里以內的要求兩小時之內到達,十公里以外的要求三個小時到達解決問題,最近在添置清洗機,準備把我們目前裝的電站都免費給老百姓清洗一次,順便檢查下有沒有安全隱患之類的。”該經銷商說道,“其實我們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如果你做的服務超出了老百姓的預期,他們會從心底里感激你;但如果等到老百姓自己發現問題找你保修,然后時效又不能保障的話,就會形成反作用,對于想深耕這塊市場的人來說這是很不利的。”
除了市場推廣,經銷商們也有自己的擔心,“上網電價一降再降,這對說服老百姓投資很不利,五年的回收期老百姓還是可以接受的,時間再久很多人就犯嘀咕了,而且河北省的省級補貼也馬上到期了,補貼這塊對于老百姓投資的心理預期影響還是挺大的。”
對于處在市場培育期的戶用光伏,質量與售后是需要格外關注的方面,正如推廣的時候一樣,如果一旦出問題,也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發生連鎖反應,進而影響老百姓的投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