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策效益兜底。合肥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合政〔2013〕76號),將實施“光伏下鄉”工程作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四大工程之一重點推進。2013—2016年,市縣兩級財政共安排光伏扶貧專項資金4600.7萬元,免費為農村“三無”貧困戶建設3kW小型戶用家庭分布式電站,項目產權和發電收益全部歸貧困農戶所有。
二是經濟效益穩定。按2016年光伏下鄉累計發電量測算,3KW分布式光伏電站在滿足貧困戶家庭日常用電基礎上,可以幫助貧困戶實現年均增收約2500元,戶均等效年收益約3000元,30KW村集體光伏電站可以幫助村集體每年增收3萬元左右,均超過政策預期收益。
三是社會效益突出。“光伏下鄉”每年可解決部分農戶實現脫貧,安裝家庭光伏電站后,更便于貧困農戶購置電飯鍋、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改善了其生活品質。村集體光伏電站建設項目豐富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幫助很多貧困村實現了村集體收入零的突破,為部分美麗鄉村中心村后期管護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