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一紙公告,攪熱了中國多晶硅業界。保利協鑫宣布將投資56.82億元,在新疆建設總產能6萬噸的多晶硅生產基地。這意味著到2020年,保利協鑫擁有的多晶硅產能將達11.5萬噸。

與此同時,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12萬噸多晶硅、北京利爾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期6萬噸多晶硅等一批“煤電硅”一體化硅基產業項目也落地準東硅基新材料產業園。
出乎意料的是,偏居西南一隅的四川永祥也加入了火拼的行列,那么四川永祥在電費貴兩毛多的情況下,是怎么做到的呢?
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的新項目開建在即,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雍段雍在微信上隨時關注各項招標進展、聯系技術考察等。生產線一期6月30日開工,建成后單線年產量2.5萬噸,為全球最大。項目全部建成后永祥多晶硅年產量也將達到7萬噸,躋身全球第一集團。
保利協鑫、東方希望在新疆火拼,永祥也決定加入進來,其信心來自哪里?一方面來自下游光伏產業。根據國家要求,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力爭達到50%。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均為全球第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近幾年我國光伏發電年均增長30%,“這是很多企業擴產的大環境”。
另一利好是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進程加快。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彭澎表示,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預計2020年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將徹底解放光伏裝機指標限制,必然帶動多晶硅等上游制造業。”馬海天則表示,目前整個光伏發電的成本六七毛錢,“已達到商業化前期贏利點。”
除市場廣闊外,永祥此次擴產還來自于技術改進帶來的成本下降。
“我們技改經費3年花了5個多億。”段雍告訴記者。僅通過冷氫化將四氯化硅轉化成三氯氫硅這一項技術,永祥股份就節約60%的成本。段雍透露,新生產線建成后,綜合電耗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降20%左右,蒸汽消耗在目前水平上再下降50%。“雖然西北地區多晶硅企業電價比我們便宜兩毛多,但綜合技術優勢算下來,我們的成本依然具備優勢。”
除市場和技術外,永祥擴產還著眼于多晶硅市場分布。
據了解,在經歷了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經過行業同仁多年努力后,2016年終于實現了國產多晶硅超過一半,進口多晶硅首次低于50%的歷史改變,值得所有的從業者為之驕傲,值得社會各方為之鼓與呼。目前,國內已建成且穩定生產的多晶硅企業有17家,產能合計約21.8萬噸,下游太陽能級硅片廠商對多晶硅料的年需求量約45萬噸,國內的多晶硅產量還遠遠無法滿足需求。馬海天表示,進口率高一是因為國外產品性價比好,二是作為下游企業,國內外同時進貨有助于分散風險。
很多國內企業都想分享進口多晶硅的市場份額,紛紛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品質。此次永祥新增的兩條生產線就是與隆基股份合作投資,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段雍表示,“新的生產線將提供更多高品質單晶硅片和電子級多晶硅,世界多晶硅格局將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