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推進光熱發電標準化建設是全球光熱發電行業從業者的共識,不同國家和地區差異較大的標準規范使國際間光熱發電合作障礙重重,不成體系的標準規范更在無形中增加了光熱電站的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
IEC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國際電工委員會太陽能光熱電廠技術委員會(IEC/TC117),主要負責研究制定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及相關部件的國際標準。作為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IEC制定的電工技術標準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制定的光熱發電行業標準預計也將成為未來應用最廣泛、影響范圍最大、最權威的國際光熱發電行業標準。
IEC/TC117標準化工作的范圍包括:槽式系統、塔式系統、線性菲涅爾式系統、碟式系統等四種發電形式以及儲熱、汽輪機和發電機等相關領域。標準化的內容涵蓋術語、設計、安裝、性能測試方法、安全性、并網以及環保等各個方面。
IEC/TC117現有25個成員國,其中具有投票權的P成員國14個,O成員國11個,秘書處設在西班牙。目前該技術委員會設有7個項目工作組,負責光熱發電行業不同領域的標準起草工作。

表:IEC/TC117當前工作組情況一覽表
盡管IEC在光熱發電行業標準制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光熱發電涉及的專業領域多、商業化示范項目有限、區域差異大、技術門類多、技術更新換代、IEC/TC117成立時間較短等原因,目前尚未完成并正式發布相關行業標準。
除此之外,伴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光熱發電市場的蓬勃發展,更多國家開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爭奪也因新興市場的加入而更加激烈。
中國積極健全國內標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中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數量就達20個,總裝機容量達1.35GW,其中包括4個菲涅爾電站,7個槽式電站和9個塔式電站。如此大規模、多技術類型的商業化項目建設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更規劃完成5GW光熱發電裝機。
龐大的市場體量、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開拓海外市場的未來需求,中國已經開始影響全球光熱發電的行業格局,在國內標準制定方面,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中國正在深入參與乃至牽頭光熱行業國際標準的編制,這將有利于中國以及全球光熱發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經發布或正在編制的光熱發電行業標準如下:

表:國家標準

表:行業標準
當前,槽式、塔式、線性菲涅爾式光熱電站的國家標準都在編制當中。其中,《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規范》于2013年年初被列入編制計劃,現已于2016年10月宣布送審IEC。據IEC標準編制組成員、中電聯發電標準處處長汪毅介紹,這是我國企業首次在發電領域擔任主編單位的IEC技術標準。在光熱發電領域國際標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該《規范》填補了這一領域的國際空白,推動了中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進程,是國內光熱發電設計的重要指導性規范,極具開創性及示范性意義。
另外,《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規范》的送審稿初稿或將很快確定并進行評審。該項規范的編制工作早在2015年4月17日啟動,將于近期形成送審稿并組織審查,定稿后將報送住房城鄉建設部后正式發布,有關方面計劃按照已經送審并通過的槽式規范模式爭取牽頭制定塔式電站的IEC標準。
另外,國家標準委現已決定成立全國太陽能光熱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該委員會”),并已于2016年10月發布第一屆41位委員名單(征求意見稿)。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和設備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口國際電工委員會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技術委員會(IEC/TC117),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負責日常管理和業務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