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澤頭鎮孔格村林永寧的家門口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只見他的屋頂上已經安裝了鋼制龍骨,幾名安裝工人正在屋頂上安裝光伏板。

在澤頭鎮孔格村,工人正在屋頂安裝光伏板。
“安上這些板子,曬曬就能來錢?”
“裝這個要花多少錢?合算嗎?”
鄉親們七嘴八舌,不相信普通的屋頂能曬出錢來。
“俺安裝的是5千瓦光伏站,花了4.5萬元,從安裝到調試啥也不用操心,以后就等著收錢了。”林永寧看著自家屋頂正在安裝的光伏板,有些炫耀地對圍觀的人說。
據了解,光伏發電綠色環保、無污染,設備安裝后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按照國家政策,光伏發電每一度電都享受國家發改委0.42元的補貼,山東省再另補0.05元。滿足自用后并入電網的余電,按0.37元/度的電價收購,5千瓦的光伏電站每年可帶來6747.6元的收益。
“投入四萬五,年收入六七千,這買賣合算。”圍觀人群議論紛紛。
“安裝很方便,都是模塊化安裝,我們已經安裝了一戶。”安裝工徐虎告訴記者,那個灰白色的箱子就是5千伏屋頂光伏并網系統,他們安裝好后,供電部門過來接入調試并網就可以了。
孔格村徐英喬屋頂的光伏系統已經安裝好了。他笑呵呵地說,這兩年養貂不太景氣,就尋思上個光伏發電設備,主要看好它低碳環保,而且回報比較穩定,省心省力,擱家坐著“曬陽陽”就能掙錢。這個項目挺適合老百姓的,也是一個養老的好項目,七八年收回成本,之后就是純利潤。
“現在村里的老百姓都沒有好的致富門路,村兩委通過到鎮新服務中心光伏扶貧項目實地參觀考察,認準了光伏發電這個項目。按照農村普通四間房屋的面積,安上光伏發電系統,一年最低收入也有6000多元,因此村里計劃把這個項目推廣起來。”村委會主任于軍麗說。
去年,澤頭鎮黨委政府通過外出考察,決定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產業。鎮黨委政府引導倪家莊、雨夼村上光伏系統扶貧項目,但這兩個村大面積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的地方不好找,而且接入國家電網不方便。后來,他們決定將鎮新服務中心大樓頂騰給這兩個村使用。去年8月份,投資75萬元、1000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網發電,年可收益10萬元。
“這10萬元,有倪家莊6萬元,有雨夼村4萬元。”倪家莊村黨支書徐連云告訴記者,這是政府用屋頂換位方式為倪家莊、雨夼村實施的扶貧項目,收益卻是我們這兩村的,村里啥也不用操心。
倪家莊、雨夼村兩個村扶貧光伏系統引燃了澤頭鎮農民上光伏系統的熱情,光伏發電站項目實施主體也由政府轉向了百姓。澤頭鎮政府副鎮長高福說,現在倪家庒、楊家灘、胡格、林村、孔格等村,已經有45戶村民在自家屋頂建成小型發電站,屋頂“曬陽陽”就能享受新能源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