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量的“井噴”與電網承載能力之間并不匹配的深層矛盾逐漸顯現,日益嚴峻的消納現狀成了整個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紅區”蔓延
最直觀的表現便是,2024年以來全國多地陸續暫停分布式光伏備案,消納紅區不斷蔓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就有超過450個市縣出現低壓承載力紅色區域。
那什么“紅區”?
這一概念來源于2019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該導則依據電網的承載能力明確劃分出了紅、黃、綠三類區域。其中紅區意味著在承載力得到有效改善前,暫停新增分布式電源接入。黃區代表承載力已接近飽和,確需接入的項目應開展專項分析,綠區則是推薦分布式光伏接入。
這種區分方式有助于引導企業理性投資、合理布局新能源項目,避免盲目建設和無序競爭,也有助于電網公司更好地規劃和調度電力資源,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消納紅區"并非絕對禁止光伏發展的禁區,而是電網承載力不足的警示信號。以2023年新增裝機量位列全國第一的河南為例,當年10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就發布《關于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通知》,并在隨后發布的政策解讀中明確強調,對評估為紅色或黃色的區域,并不是停止推動分布式光伏發展工作。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2025年開年以來,黑龍江和遼寧兩地紅區相繼減少:
黑龍江:紅區數量減少80個
2024年7月3日,黑龍江改委將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情況進行了公示,全省有86個紅區;而在今年1月2日公布的關于2024年第四季度電網可開放容量的公告中,僅6個區縣被劃為紅色區域,釋放出2680MW容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明顯提高。
遼寧:第二季度紅區繼續減少
無獨有偶,5月21日,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遼寧省2025年第二季度全省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結果的公告,該省第二季度紅區繼續減少,僅剩兩個,分別是朝陽市朝陽縣、鐵嶺市西豐縣。

為何紅區數量大幅減少?一方面是由于優化調整了當地電網承載能力及省內新能源整體消納能力計算原則;另一方面則是配電網改造等工作的推進。
破解紅區“魔咒”
除了上述黑龍江、遼寧等地之外,各地也探索出分時電價、儲能配置、虛擬電廠、集中匯流、臺區儲能等多種應對模式。詳情見下:
山東:
虛擬電廠對于增強電力保供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完善電力市場體系具有重要作用。今年4月17日,山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虛擬電廠試驗示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發電儲能類虛擬電廠,允許通過配建儲能方式,在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地區新裝、聚合分布式光伏和儲能資源。為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的“紅區”破局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山東省德州市也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網運行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承載力為黃色、紅色區域,新增的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項目,儲能配置比例不少于15%、時長2小時,租賃容量視同配建容量”的政策。
此外,德州臺區配儲后,將變壓器反向負載率從90%降至60%,釋放24.4MW容量,單日充放電價差達371元/兆瓦時。
河南:
在《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技術規范》中明確提出,對于黃色、紅色區域,通過加大電能替代力度、優化用電負荷曲線、合理布局儲能設施、匯集升壓接入等方式可提升接入能力。通過配置儲能提升承載力的,一般黃色區域不低于項目裝機容量15%、2小時,紅色區域不低于項目裝機容量20%、2小時。
今年2月,河南省發改委發布《河南省配電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指出,創新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模式,支持分布式電源以集中匯集、匯集升壓等方式接入配電網,促進分布式電源靈活接入、高效消納。預計到2027年,河南省將滿足5600萬千瓦分布式電源接入,消除因變電容量不足導致的限制接網問題。
此外,安徽蕪湖投資10億新建7個變電站,滁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臺市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案,更是斥資62億改造配電網,紅區減少了四成……
正如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曾表示,“即使被劃分為紅區,也不是‘一桿子打死’不能裝”。當光伏行業的狂飆突進遭遇電網承載力瓶頸,粗放式增長正被迫讓出舞臺——紅區預警的持續拉響,其實是倒逼行業走出舒適圈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