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項目投資方除協鑫集團外還有其他政府背景的產業基金和光伏龍頭企業的合作。預計2020年整個項目建成后,保利協鑫多晶硅的年產能將由現在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滿足全球光伏產業增長對高品質低成本多晶硅原料的需求。新疆相對較低的電價及能源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公司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成本并增強公司的競爭力,徐州基地將逐步為硅烷流化床新工藝取代,東西兩大基地在技術研發和人才管理上聯動,將確保保利協鑫多晶硅技術、成本及規模繼續領先全球。
據了解,目前,全球多晶硅產量排名第二的是年產6萬噸的德國瓦克公司,第三名為年產5萬噸的韓國OCI,總部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保利協鑫現有產能為7.5萬噸,全球第一,三年前已全面達產。去年全年,保利協鑫的兩大業務板塊表現穩定:多晶硅全年產量6.9345萬噸,硅片的產量17327兆瓦,繼續位列全球第一。全年實現公司收入220.2億元,比上年同期上漲7.5%,毛利約70.4億元,同比上升22.7%。同時公司財務狀況改善,凈資產負債率下降至66.8%的低點。
按照計劃,保利協鑫2017年硅片產量19吉瓦,約需要消耗9萬噸多晶硅,而保利協鑫現有多晶硅產能只有7萬噸,有2萬噸需要外購。而此次新疆多晶硅項目中,有2萬噸是徐州現有項目搬遷,是否意味著徐州生產基地要搬遷了?保利協鑫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徐州基地的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綜合電耗已經在60度以下,經過5-10年運行后技術成熟,仍是全球領先的運行水平,但是由于徐州基地過于龐大,項目用電總量高,應該從能源緊缺的東部地區往新疆電力充足地區轉移。搬出2萬噸后,徐州的改良西門子法產能與現有自備電廠的電量相匹配,確保兩基地都保持成本領先。
3月31日,保利協鑫公告完成對美國SunEdison公司多項技術專利及資產收購,其中的電子級硅烷流化床技術就是優于改良西門子法的先進技術,該工藝流程簡短,反應完全充分,單位電耗僅僅是改良西門子法的三分之一。如果徐州基地的改良西門子的生產線為硅烷流化床新技術取代,由于在現有自備電廠的供電量范圍內,徐州基地的多晶硅產能不但不降,反而可以成倍增長。
保利協鑫與國家半導體產業基金合資建設的5000噸半導體集成電路用電子級多晶硅將于近期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產。未來還會在徐州布局半導體項目延伸產業鏈,硅片、電池延伸的光伏產業鏈,光伏及半導體產業鏈延伸的徐州將繼續領跑。據悉,保利協鑫新疆項目的技術與管理骨干團隊由徐州基地選派,定期輪換,一般技術工人則本地培養。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的徐州總部還是保利協鑫技術研發、人才安家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