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旭股份2021年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68.68億元,歸母凈利潤-2375.81萬元,董事長陳剛指出,虧損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由于硅料緊缺導致開工率不足,最低時在50%左右,電池固定投資比較大,開工率對電池盈利水平有較大影響,硅料在一段時間采取周定價模式,造成下游商務條件不斷調整,電池企業不敢接單,變相造成產能不連續,最近有所好轉,行業恢復月度定價模式,市場商業化運作逐步恢復。
第二,上下游采購模式有所變化,公司預付款顯著增加。目前預付款占營業額比例為22.8%,與自身同比增幅較大,但與行業平均25%左右的預付款比例基本持平。
陳剛指出,2021年光伏產業盈利與否不取決于電池成本,而是硅片成本。電池和組件影響力不足,利潤集中在硅料和硅片環節。但經過近一年的供應鏈震蕩,產業對各環節價格天花板已經已經形成默契,價格波動都會有節制。組件環節由于設備投資固定資產負擔不重,可以選擇有競爭力的新廠開工,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所以組件企業需要靠實際產出來反映市場情況,陳剛認為,組件企業今年為了獲得更高的市占率和行業地位,產出與銷售會有較大提升。
大尺寸方面,陳剛指出上半年182和210大尺寸電池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一半,今年雖然166需求較好,但12月后166會出現較大下滑,182比例會進一步提升,大尺寸將成為2022年主流產品,供不應求,166將會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
受制于供應鏈震蕩之苦的愛旭股份今年上半年一直致力于供應鏈布局,陳剛指出目前愛旭股份供應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了很大改善,硅片方面產能提升很快,寡頭壟斷程度降低,今年年底高景30GW、京運通15GW硅片達產,2022年一季度雙良也會初步達到預期產能目標。
同時愛旭股份改變了直接采購硅片的單一方式,增加了采購硅料委托代工的新模式,雙途徑同步進行,讓供應鏈發生質的變化。
陳剛指出,這些措施讓愛旭供應鏈得到了根本性保障之余,也使公司的采購價格更加有優勢。
技術方面,目前愛旭管式PERC電池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3.2%-23.3%,更注重給客戶讓利,使其CTM都在100%以上。未來PERC電池效率成長空間不大,更多依賴于硅片提升少子壽命,但今年硅料緊缺的情況下,提升極為有限。
相比PERC而言,愛旭股份目前更多的重心在ABC技術的提升上。作為自有的專利技術,愛旭目前ABC電池采用銀漿的效率達到了26%,非銀技術量產達到25%,良率在四季度預期達到95%以上,正在建設300MW的ABC電池試驗線,同時為了推廣ABC電池配套技術,500MW的ABC組件實驗線也在同步建設。愛旭目前采用開放的心態,國內外、行業內外設備廠商都有,成熟后單瓦成本比PERC更低。
陳剛指出,ABC電池具備高效、多發電、美觀、薄片化(起步厚度低于150μm)等優勢,未來會結合這些優勢,進一步協助終端開發應用場景,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他認為愛旭過去在管式PERC技術上對專利保護不足,未來在ABC技術方面,會做更全面的專利保護。
今年SNEC展會上,愛旭提出了三年一次技術革新的“光伏摩爾定律”和“N時代”的概念,陳剛認為,硅料不緊缺,產業鏈各環節都過剩的時候,唯一出路就是技術破局,這時N型技術會迎來大發展。
而N型時代的供應方面,已有數家硅片企業能夠穩定提供N型硅片。陳剛指出,最新上機硅片除了硅片質量符合愛旭要求之外,還在傳統西門子法硅料之外,增加了大量顆粒硅,目前實驗室數據出來,發現高比例顆粒硅并沒有降低電池效率,但是否能夠比西門子法硅料更好,還需要進一步實驗,并且硅料的質量還在進步。陳剛認為,在N時代下,顆粒硅結合連續拉棒技術,對N型電池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