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企業 ? 正文

            晶科科技凈利潤三連降,靠氫能支撐能否學會獨立行走?

            核心提示:晶科科技凈利潤三連降,靠氫能支撐能否學會獨立行走?
               在“雙碳”愿景下,經歷了多年產業培育的新能源,正在從替代能源轉向主體能源,光伏產業也成為當前熱門概念,在市場上一路領漲。
              
              日前“民營光伏電站第一股”晶科科技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7.81億元,同比增長2.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0億元,同比減少21.55%。
              
              如今光伏產業受市場熱捧,晶科科技交出的這份答卷表現究竟如何呢?隨著光伏產業進入“零補貼”時代,晶科科技又是否受到影響?此前晶科科技提出的“同心圓”發展模式,又能否幫助其應對新形勢下的變革與挑戰?
              
              半年度凈利潤1.70億元,晶科科技靠拋售電站盈利
              
              晶科科技是一家清潔能源服務商,主營業務為光伏電站工程總承包及運營業務。
              
              本次年中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7.81億元,同比增長2.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0億元,同比下降21.55%;扣非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下降43.65%。
              
              其中全資子公司晶科電力有限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127,221.25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12.87%,凈利潤 14,825.62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45.39%;
              
              對此晶科科技認為,凈利潤下降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平價及競價項目陸續并網,補貼項目出售導致的發電業務毛利下降所致。
              
              但實際上,這并非是晶科科技首次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根據其過往業績披露,2019-2021這三年1-6月的凈利潤變動分別為-16.43%,-23.71%,-43.65%,呈持續下降趨勢。
              
              晶科科技今年一季度財報同樣反映了這個問題。晶科科技在一季度營業收入為7.06億元,同比下滑0.24%,雖然營收變動幅度不大,但其凈利潤卻是虧損1.11億元,較去年一季度虧損2430萬元呈擴大趨勢。
              
              在《松果財經》看來,晶科科技業績下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內部運營和管理能力欠佳。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為0.43,同比增長4.42%;存貨周轉率為7.07,同比下降52.45%。另外公司的三費控制水平在業內明顯較低,管理費用與財務費用占營收之比分別為8.45%和25.83%。
              
              在具體業務方面,晶科科技開發、投建各類光伏電站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集中式光伏電站,電量全部銷售給國家電網。另一種是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優先供應給屋頂資源業主外,余量再并入國家電網。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持有各類光伏電站共 330 座,總裝機容量約 2955.90MW,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約 2135.54MW,分布式光伏電站約 820.36MW,共完成發電量約17.08億千瓦時。
              
              除自營電站,晶科科技還對外提供光伏電站運維服務。報告期內,晶科科技對外代運維電站為71座,規模約為1.88GW。
              
              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是晶科科技另一項主營業務。報告期內,晶科科技EPC業務收入為4.08億元,同比增長 33.28%,占總營收比重的22.9%。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晶科科技兩次發布關于出售電站的公告,共獲得7.48億元。報告期內,公司通過處置子公司股權或不動產等現金凈流入占凈利潤之比為278.56%。
              
              如此操作后,晶科科技才在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11億元的基礎上,實現了上半年凈利潤增長1.7億元。
              
              這并不是晶科科技第一次出售電站,最近一年,晶科科技已將28家子公司或項目公司出售,為什么晶科科技會頻繁轉讓資產?
              
              光伏產業進入“零補貼”時代,晶科科技出現“戒斷反應”
              
              2020年是國內光伏產業重新反彈的一年,新增裝機量創下近三年新高,更有多達14家光伏企業在A股上市,晶科科技正是其中之一。
              
              去年5月晶科科技頭頂 “民營光伏電站第一股”光環上市,股價曾連續11天漲停,漲幅約110%,股價最高達到10.56元/股。
              
              不過敲鐘成功后晶科科技開始“變臉”,不僅凈利潤持續下滑,進入2021年后便連續兩季度虧損。其后股價便一路走低,截至8月23日收盤,股價為7.64元/股,較高點已跌去三分之一。
              
              面對市場的質疑,在2020年財報中晶科科技稱,由于天氣和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完成發電量同比下降3.41%,達到34億千瓦時。同時EPC業務也受到了影響,收入同比出現較大程度下滑。
              
              但實際上,2020年全國光伏發電量達2611億千瓦時,較2019年增加了3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6%,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晶科科技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真正影響晶科科技股價和業績的是政府補貼拖欠和減少。
              
              2020年,晶科科技共收到國家電費補貼回款12億元。而2021年,光伏產業正式進入“零補貼”時代,靠政府補貼的光伏企業被拔去“奶瓶”,令晶科科技一季度業績進一步下挫。
              
              除此之外,據《松果財經》分析,晶科科技也未表現出對技術的重視,其核心競爭力或許有所不足,這也是公司業績下滑的因素之一。
              
              據維科網光伏數據顯示,晶科科技是2020年上市的14個光伏企業中,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最大的企業。
              
              而且據晶科科技2020年財報數據,其研發費用僅為508.7萬元,占當年營收比例1.42%。而今年1-6月,晶科科技研發費用為259.8萬元,較上年同期還有8.52%的下降幅度。
              
              對比A股光伏板塊,2020年每家企業平均投入研發費用2.04億元,晶科科技僅有平均水準的2.5%。這對于一家光伏科技企業來說,科技含量過于稀少。
              
              而且晶科科技還有大量隱形債務。根據中報數據顯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余額為人民幣約134.11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比例為115.91%。
              
              因此,面臨補貼減少和競爭力不足的雙重危機,晶科科技只得對外出售電站資產來“改善資產結構,回籠資金”。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晶科科技需要盡快去適應“斷奶”后的生活。
              
              不過令人迷惑的是,在拋售電站的同時,晶科科技還有11個在建光伏發電項目,它究竟想做什么?這和此前晶科科技提出的“同心圓”戰略有什么關聯?
              
              晶科科技押注氫能,“同心圓”戰略成功幾率有多大?
              
              圍繞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光伏將必然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增量,市場方向明確,存在極大的發展機會。
              
              因此晶科科技提出了“同心圓”發展模式,即以光伏電站開發為原點,輻射光伏產業全生態鏈,賦能“光伏+”多元化應用場景,布局綠電交易、碳交易、光伏制氫等新興產業。
              
              身處行業風口,晶科科技雖然此前表現未達市場預期,但在分布式能源變革迎來新變化、新格局的當下,晶科科技如果能夠在以下幾個方向進行突破,或許將迎來一次新的蛻變。
              
              1、深耕原有光伏產業,提高行業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光伏電價總體呈下降的趨勢,這也導致了行業毛利率下降的問題,進而出現強者愈強的現象。
              
              據另一光伏概念公司天合光能2020年報,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這4個光伏產業環節上,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企業的市占率之和均有了提高。
              
              其中,多晶硅料環節從2019年的69.30%提升至87.5%,硅片環節從72.80%提升至88.1%,電池片環節從37.90%提升至53.2%,組件環節從42.80%提升至55.1%。
              
              在這種情況下,本就競爭力不足的晶科科技更需要去深耕原有光伏產業。晶科科技需要加大投入到研發領域,建立起一定的技術壁壘,爭取提升自身的行業競爭力。
              
              2、拓展海外市場
              
              在國內未能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將目光投向廣闊的海外市場,對晶科科技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主意。
              
              據《松果財經》了解,晶科科技在歐洲、中東地區都有較強的影響力。報告期內,公司陸續中標了阿布扎比、西班牙和約旦等海外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財報顯示,晶科科技海外在建和代建光伏電站容量規模約為2.50GW。
              
              另外晶科科技與美聯股份、埃頓集團等全球知名企業亦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攜手拓展開發分布式光伏、BIPV市場投資及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大展拳腳。
              
              3、發力氫能領域
              
              近年來光伏制氫產業被迅速點燃。氫能作為一種可調度的清潔能源,與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很好的互補發展。
              
              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到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將占氫氣供應結構的70%,屆時,制氫領域的廣闊市場藍海將成為眾多光伏企業爭奪的焦點。
              
              目前,晶科科技在去年與國際氣體巨頭AirProducts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清潔能源制氫產業上開展了長期合作。
              
              不過即便光伏制氫的經濟性要高于此前的電解制氫,但目前該領域在市場還未十分成熟。對于缺乏新的成熟業務亮點的晶科科技來說,這里或許能夠成為其“同心圓”戰略中的亮點。
              
              總的來說,目前光伏產業大有可為,因此晶科科技半年度報告發布后,市場仍看好其未來發展,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維持晶科科技“增持”評級。其股價也在開盤后快速上漲,有繼續沖高的可能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作為光伏產業擴產大年,僅8個月內硅料、硅片、光伏玻璃長單協議簽署的總量已經超過了2020年,存在一定的價格上浮空間。晶科科技還需要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降低光伏組件價格變動對公司的影響,進而實現后續業績增長。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