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新區新能源裝機容量1385兆瓦,占全市的50%;新能源產業產值超600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市的73.7%。
近日,天津市濱海新區與各大企業進行了16個項目的簽約,總投資達132.7億元。據悉,此次簽約的16個項目,包括11個新能源項目、1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3個節能技改項目和1個碳捕捉碳封存(CCUS)項目。
其中,國家能源集團公司與新區企業簽署了3項合作協議。特別是國家能源集團天津分公司與天津長蘆海晶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的海晶鹽光互補項目,總裝機1000兆瓦,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省標準煤39.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5萬噸。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天津分公司還與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簽署新能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太陽能光伏項目的合作為開端,深化在天然氣、新能源車充換電、氫氣應用等領域的合作;隨后還與濱海新區北塘街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北塘街道生態環境和新能源發展的有機結合,實現北塘區域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另外,天津中遠海運金風新能源有限公司與天津港(集團)第二集裝箱公司簽訂了天津港C段綠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雙方將通過風機、光伏加儲能的建設,打造一個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合作打造全國首個“零碳碼頭”。
此外,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所屬企業天津中能建新能源有限公司與天津濱海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托新區屋面分布式光伏試點等項目,共同打造新能源投資開發平臺。
最后,在“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錨定“雙碳”目標,將重點推動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電力生產,推進鹽光互補、海上光伏、綠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項目建設,構建風光儲智能微電網系統,加快氫能綜合利用,推進冷能梯級開發,探索推動碳捕捉與碳封存領域技術創新和突破。到“十四五”末,總裝機容量達4910兆瓦,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100億元。
二是,全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產業新興化、結構低碳化、園區綠色化,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著力構建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引領、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強化產業節能支撐,發展綠色產業,降低單位能耗,打造綠色制造體系。到2025年,工業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25%。
三是,大力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茖W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廣綠色交通、低碳出行,加大充電站、換電站、加氫站建設力度,加快公交新能源車輛替代。推動建筑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廣中新天津生態城零能耗小屋模式,新建民用建筑嚴格執行綠色標準。啟動智慧能源服務、綠色能源供應等20類示范和推廣項目建設,加快建成濱海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