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鄉村產業振興,成為著“五個振興”的先鋒。經過市場逐步的探討,市場普遍認為,光伏產業在農村大有可為;與此同時,光伏產業也將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
光伏產業界人士評估,據統計,我國至少還有5000萬個可安裝戶用光伏的屋頂,裝機總量可達1000GW,根據農村可利用屋頂測算,至少還有30多倍的增長空間。
農村戶用光伏可謂是一片藍海。巨大的市場前景下,也存在著農戶對光伏的認知有限,投資資金短缺,農村光伏運維難度較大等問題。光伏+鄉村振興,依然要面臨挑戰。
還有30倍增長空間
當前,光伏產業已經從集中式光伏一枝獨秀的階段,進入集中式光伏和戶用光伏并舉的發展階段。戶用光伏正式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4月2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1年一季度全國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5.33GW,其中光伏電站2.52GW,分布式光伏達2.81GW,新增分布式光伏占比達52.72%,超越集中式光伏電站。
在政策層面,2021年是光伏平價元年,針對光伏電站的補貼已經大范圍撤銷,不過對戶用分布式光伏仍有補貼。2021年納入當年中央財政補貼規模的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03元,2022年起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
4月9日,在首屆戶用光伏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去年戶用光伏市場蓬勃發展,納入補貼規模的戶用項目達10.1GW,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光伏新增裝機中最大的亮點。
華創證券研報表示,業內人士表示,系統成本如果降到每瓦2.8元,全國大部分地區就可安裝戶用光伏。即便2022年后補貼取消,戶用光伏仍是整個光伏及新能源板塊中最具政策優勢的板塊。保守估計2021年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可達15GW左右。
在戶用光伏蓬勃發展的市場中,農村戶用光伏市場堪稱巨大的藍海,市場主體普遍對農村戶用光伏市場高度重視。
弘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對財經網表示:“據統計,我國至少還有5000萬個可安裝戶用光伏的屋頂,裝機總量可達1000GW,市場還很大。”
“戶用光伏市場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初步測算有1000GW容量的光伏發電裝機市場潛力,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戶用光伏累積安裝了約157萬戶,根據農村可利用屋頂測算,至少還有30多倍的增長空間。2020年戶用光伏安裝了10.1GW,預計2021年戶用光伏會達到15GW的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從去年的近21%提升到25%左右。”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也對農村戶用光伏市場的前景表示高度看好。
政策利好是推手
回顧農村戶用光伏市場的培育過程,政策在其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體現在補貼政策,從2013年開始,隨著國內光伏產能逐漸過剩,戶用光伏作為光伏產業的新藍海,逐步受到政府層面的重視,相關激勵政策隨之出臺。
2013年,政策層面提出,戶用光伏補貼的補貼為0.42元/千瓦時,至2021年,戶用光伏補貼已經下調了7次, 2021年的戶用光伏補貼已經下降至0.03元/千瓦時。
隨著補貼政策的推出,戶用光伏的裝機量獲得快速增長。2014年,全國分布式光伏的裝機量目標為8GW,而2017-2020年,全國分布式光伏的裝機量連續4年突破10GW。
祁海坤對財經網表示:“我國戶用光伏從2013年的0.42元/度電的補貼政策到今年0.03元/度電的最后一年財政補貼實施8年來,戶用光伏領域的商業模式、銷售渠道、安裝隊伍培養以及金融配套政策等都已基本成型。”
除了補貼政策外,另一大力推動了農村光伏市場的政策就是光伏扶貧政策。
2015年,光伏扶貧被列入國務院扶貧辦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在河北、山西、寧夏、甘肅、青海、安徽6個省區選擇30個縣開展試點工作,使貧困群眾在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中直接增收,在建設光伏電站項目中參股分紅,實現就業。
從光伏扶貧的數據看,貧困戶普遍增收3000元以上,光伏扶貧項目推動了扶貧事業,同時也為光伏在農村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光伏行業為農村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是解決無電地區的用電問題,為西部無電地區安裝了數十萬套光伏系統,二是光伏扶貧項目,為農村數百萬戶貧困戶增加了一項穩定的收入。”談及光伏行業對農村的貢獻,劉繼茂如此表示。
仍面臨挑戰,需持續深耕
盡管農村戶用光伏市場獲得了較快速的發展,然而,目前農村的戶用光伏產業仍然面臨一定的問題??傮w來看,經市場反饋,農村戶用光伏市場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農戶對光伏的認知仍有待提高。光伏作為含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產業,農民要認知光伏產業,以及要熟練運用和維護光伏設備,仍存在一定的知識門檻。如果只依靠商業宣傳鼓動農民投資光伏,農民并不會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一旦產出低于預期,農民的投資熱情將會迅速被挫敗。
劉繼茂表示:“農村地光伏的認識還不夠,需要廠家正確積極引導,讓光伏發電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的認識光伏,了解光伏,參與光伏,是每一個做戶用光伏企業的責任。”
二是資金狀況仍面臨短缺問題。農民的財產相對較少,而投資光伏是一件相對耗費較多資金的行為。當前,政府通過補貼的方式,激勵農民投資光伏,而未來,戶用光伏的補貼也將迅速被取消,這對農民投資光伏的積極性也將帶來一定沖擊。
針對這一問題,目前,光伏行業也探索出了若干商業模式,以加強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祁海坤對財經網表示,目前農村光伏戶用市場主要有3種商業模式:第一種老百姓自己投資,基本上5年左右回本,可以享受20年的發電收益(例如自投資10萬元,每年收入2萬左右,考慮到光伏發電效率衰減,每年接近2萬元,連續20年的收入,這也稱之為“光伏養老”。第二種是光伏EPC企業租用老百姓的屋頂,根據裝機容量(屋頂面積)每年的租金在500元-2000元不等。第三種是光伏EPC公司引入金融機構貸款模式,可以每年用光伏發電收益還貸款或者老百姓不用出錢,只提供屋頂,8年后光伏電站免費給老百姓。”
三是農村光伏運維難度較大。農村位于偏遠地帶,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薄弱,并且農村的人才也相對比較稀缺,這些均給農村光伏的運維帶來了難題。
光伏行業的從業者,普遍認為規模效應是解決運維問題的方向。劉繼茂對財經網表示:“由于農村白天用電量不大,加上有些地區電力設施老化,很多地方安裝光伏容量受到限制,因此電網公司需要升級電力設施。”祁海坤也表示:“由于農村戶用光伏屋頂比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這給專業運維帶來了一些挑戰,當然這也是培養運維人員本地化的機會,有了規模效益,運維成本也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