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戶用光伏的遠景與近憂

            核心提示:戶用光伏的遠景與近憂
               從我國領導人公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兩大戰略目標時起,光伏、風電就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新熱詞。特別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后,相關企業更是歡欣鼓舞,誓要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擔當重任,保障能源安全。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過去談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時,往往離不開六個字“富煤貧油少氣”。但如今,這一說法已經非常不合適,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增強能源安全性與獨立性。“特別是我國中、東部地區,能源(電力)發展要堅持‘身邊取’與‘遠方來’相結合,強調前者,提高分布式比例,未來潛力巨大。”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和“千鄉萬村沐光行動”啟動,在農村地區大力發展戶用光伏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或將帶來萬億級的光伏細分市場。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在發布2021年光伏政策(征求意見稿)時,明確戶用光伏仍可享受國家補貼。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也提出,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規模的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03元。結合此前公布的有關信息,可以確定,今年國家補貼戶用光伏規模應為10GW,實際新增裝機很可能再創新高。
              
              當然,戶用光伏市場發展并沒有那么一帆風順。進入2021年以來,由于供應鏈價格上漲,組件價格不斷攀升;同時,由于芯片緊缺,逆變器供應可能存在壓力,這些都會給戶用光伏的未來蒙上陰影。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體量日益龐大的“新事物”?
              
              戶用光伏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的戶用光伏項目,可以追溯到2006年,原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趙春江教授在自家屋頂上的嘗試,但當時沒有雙向電表,無法對上網電量進行計量,也沒有明確的補貼標準。直到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一些最早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才開始享受國家補貼。
              
              實事求是地說,按照當時的系統造價,戶用光伏不具備任何發展優勢。主要原因在于,戶用光伏需要一定的“渠道開發成本”,類似于“B to B to C”模式,而不是大型地面電站那樣簡單的“B to B”模式。受這一因素影響,戶用光伏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2015-2016年,隨著光伏系統成本(主要是組件成本)持續下滑,戶用光伏市場開始發力,一些光伏龍頭企業也開始針對這一市場進行戰略布局。2017年,戶用光伏進入第一波高潮,無論是光伏龍頭企業的參與力度,還是全國各地經銷商數量,都無愧于“戶用光伏元年”的稱號。到2017年底,全國累計并網戶用光伏項目約50萬戶,比2016年底的15萬戶增長2倍有余。
              
              進入2018年,盡管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降至每千瓦時0.37元,但所有從業者依然摩拳擦掌,信心十足,有企業負責人公開提出了“全國新增100萬戶”的市場預期,也有經銷商拿出上千萬資金積極囤貨。與此同時,個別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現象,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即光伏發展史上最為嚴厲的“531新政”。通知明確,5月31日(含)前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的規模管理范圍,之后的則無法拿到0.37元/kWh國家補貼。這一政策給分布式光伏市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特別是戶用光伏,由于用電價格低、自用比例低,無法實現平價上網,許多經銷商和用戶損失慘重。
              
              2019年5月28日,在“531新政”發布近一年后,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了《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其中,《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在當年補貼資金預算中劃撥7.5億元給戶用光伏,實施單獨管理,并建立每月15日通報上月裝機容量的制度,防止再出現“急剎車”現象。此后的2020、2021年,戶用光伏繼續執行這樣的管理措施,只是每年補貼力度不同。從索比光伏網了解的情況看,光伏從業者們已經適應這一節奏,市場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龍頭企業彰顯責任與擔當
              
              在戶用光伏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龍頭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他們一方面積極向各級主管部門建言獻策,推動相關政策出臺,建立戶用光伏質量標準體系,一方面主動承擔更多責任,教育市場,維護行業整體口碑。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戶用光伏在“531”后才能重新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并在2021年占據新增分布式裝機的三分之二。“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簡單的一句話背后,是無數人不計代價的付出。
              
              以浙江正泰安能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為例,董事長陸川介紹,“531新政”發布后,正泰安能是少數幾家允許經銷商原價退還組件、逆變器等產品的戶用光伏企業之一。“組件是通用產品,只要沒安裝,退回來后我還可以用在其他工商業項目上,對正泰的影響不是很大,無非是減少一些利潤;但如果這些組件變成經銷商積壓的庫存,他可能承受不了。”
              
              沒有吵鬧,沒有糾紛,正泰就這樣“有溫度”地解決了經銷商的后顧之憂,為行業樹立了“勇于承擔”的典范。在筆者與一線經銷商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紛紛表示,此前與多個品牌有過合作,正泰是最愿意站在用戶和經銷商角度思考的。
              
              正泰安能總經理盧凱指出,戶用光伏的商業本質就是在電站全生命周期內達到甚至超過理論發電量,帶來更高收益。“無論采用哪種模式,我們都要以發電量為根本進行創新,這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他介紹說,2020年,正泰安能所有戶用光伏電站總發電量比理論值超過2.17%,這是10多個省1300多名運維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作為戶用光伏市場的王牌,正泰安能的業務范圍沒有急于鋪滿全國,這正是他們“穩重”的體現。盧凱指出,正泰安能總部約有300名員工,要帶領全國3萬名合作伙伴一起,做到標準統一,并不是什么輕松的事。因此,他們在開拓新市場方面更為審慎,必須把相關標準貫徹到位,確保服務質量。“過去幾年來,我們累計開發432門培訓課程,其中優質微課292門,線上、線下培訓超過10萬人次。”即便如此,正泰總部仍會通過視頻、AI人工智能、電話回訪等方式確保經銷商沒有過度宣傳,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據了解,目前正泰業務已經覆蓋12個省超過500個縣級行政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盧凱表示,希望在“十四五”時期,將業務網點推廣到全國2800個縣級行政區,讓更多人享受到正泰安能的全面服務。
              
              戶用光伏未來發展挑戰與變局
              
              關于2021年戶用光伏市場規模,筆者聽到過很多種預測,從最保守的不足10GW到相對樂觀的15GW+,每個人都能給出自己的參考依據。
              
              在這一問題上,筆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斷:在沒有關鍵因素掣肘的前提下,戶用光伏可實現全年15GW左右安裝量(包括補貼指標用完后的平價部分)。即使四季度終端價格偏高,個別環節供應緊張,全年新增戶用光伏裝機仍有較大可能超過12GW。
              
              相信很多讀者都看到了某逆變器企業12日發布的漲價通知,但筆者所說的掣肘并非指向逆變器漲價。如今逆變器價格早已跌破0.3元/W,就算上漲10-15%,對整套系統價格的影響也只有幾分錢,不足為慮?;叵肴ツ?1月,在玻璃供應不足、地面電站集中并網兩大因素的影響下,分布式光伏組件現貨價格飛漲,但全國仍實現近3.5GW的戶用光伏裝機,我們確實沒必要為終端價格操太多心。
              
              真正讓筆者感到擔憂的,一是逆變器芯片供應緊張,導致逆變器可能供不應求,二是戶用光伏市場過于火熱,可能潛藏了一些不規范的市場行為,特別是貸款安裝的戶用項目,其金融模式可能存在風險,直接影響老百姓對戶用光伏的信心。
              
              從某種程度上講,逆變器芯片與硅料、玻璃相似,其產能彈性較差,供貨周期較長,并不會因為價格上漲就立即增加供應。同時,從利潤最大化角度,逆變器廠商更愿意利用同樣數量的芯片生產大功率產品,滿足地面電站客戶的需求。如此一來,四季度戶用光伏很可能面臨“無逆變器可用”的尷尬局面,從而影響全年裝機規模。筆者了解到,目前多個戶用大商已經加強與逆變器企業的溝通,提前鎖定逆變器配額,預計本周會有更多長單簽訂,為全年業務規模提供保障。
              
              同時,考慮到戶用光伏補貼將從每千瓦時0.08元降至0.03元,要想實現相同收益率,系統零售價需下調0.3-0.35元/W。在組件、逆變器等主要零部件并未大幅降價的前提下,不排除個別經銷商靠低價爭取客戶,再通過以次充好、使用劣質產品等方式降低成本。即使零部件全部來自一線廠商,如果有經銷商為了增加單體規模、提高施工速度,忽視一些技術要求,也可能給電站安全埋下隱患。
              
              此外,許多項目采用貸款安裝模式。如果貸款利率偏高、貸款年限較短,或電站在某些月份發電量偏低,由于補貼力度下調,可能出現系統收益不足以償還貸款的情況,給老百姓征信帶來不利影響。
              
              小結
              
              2021年戶用光伏市場并沒有年初時想象的那般平靜。對廣大經銷商而言,一方面,我們要關注上游供應鏈對終端市場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自我約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產品和系統,以及更合理的金融模式,幫助客戶規避各項風險,共同打造戶用光伏良好口碑。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531”覆轍,擎著“碳中和”、“鄉村振興”的大旗,在戶用光伏市場上自由翱翔,收獲成功。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