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份,浙江農林大學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建成了室外智能路燈控制系統,實現了路燈照明的智能控制,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校園里安裝的光亮感應器,還可以根據陰雨天照度等情況,自動判斷并確定開燈點亮事件。比如下午4點,光亮感應器接受到的照度值低于設定值,就會自動開啟三分之一主干道及輔道路燈回路,之后按照時控場景模式進行運行。
改造室外智能路燈控制系統,通過智能管理提升節能效果,只是浙江農林大學新完成的校園節能改造項目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該校今年還將23380盞傳統光源熒光燈全部改造為LED燈具,不僅節約了能源、提升了照明品質,也更好的保護學生的眼睛,降低近視率,提升智能化。
此外,該校還利用屋頂“平改坡”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根據學校當地能源資源情況、電力系統狀況、屋頂可利用面積等因素,安裝光伏發電系統,預計年發電量為101.7萬度電,而且還解決了平屋面防水問題。同時,學校還建成二級智能水電表及重點用能設備的遠程智能監管平臺,加強學校能源消費管理。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是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生態節能工作。為進一步推進校園節能改造,今年學校再次啟動一系列節能改造項目。通過節能改造,學校預計年節約電能166萬度,折算標煤為548.1噸,平均節能率為16.59%。該項目的實施在節約能源、助力地方超額完成國家效能提升任務的同時,也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節約意識。
“建筑節能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是建筑節能的主要措施,也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我們有義務在建筑節能改造方面先行一步。經過節能改造的學生公寓,預計可以實現節能15%左右,同時也起到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意識、主動踐行生態行為的作用。”浙江農林大學建管處處長鄭本軍表示,學校實施推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有關要求,尤其是實施光伏項目,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閑置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原標題:屋頂光伏發電 寢室換上LED燈 路燈智能控制 浙江農林大學校園節能改造項目實現年節約電能166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