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電站累計投資6042.65萬元,總裝機容量8.328兆瓦,這些多晶硅電池組最少能連續發電20年,預計每年增加收入700多萬元。”夏河縣扶貧辦副主任馬磊介紹道,能源扶貧具有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的特點,能夠產生快捷而直接的經濟收益。“新能源項目補貼啟動后,夏河縣27個貧困村每個村就能落實5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甘加鎮西科村爭取到了“十三五”期間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這個電站在2019年12月12日正式并網發電,不僅為村集體注入了“陽光收入”,也為1891名農牧民提供了環境衛生保潔員、公共設施管護員、自然災害預警員等公益性就業崗位。
“設備和平原型號不一樣,屬于高原型的,我們一直按技術規范巡檢光伏板、氣象站、電表箱,把突發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夏河縣光伏電站運維技術人員侯世宇說,除了高原的技術標準,考慮到環保和草地利用效率,建設中需要將光伏板提高到離地4米處,實現農光互補,割草機都可以在光伏板下自由進出,土地性質沒有改變,發電更加綠色環保。
在西科村,這座組件規格365瓦,選用20臺70千瓦串聯逆變器集中聯建的村級光伏發電站,惠及了周邊許許多多的農牧戶。最初發電的3個月,就累計產生發電收益370.12萬元。
回眸望去,一層層耀眼的光伏電池板,不僅是夏河縣的一道風景線,更是全縣人民同奔小康路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