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金融科技“遇上”光伏發電 助力化解新風控挑戰 有效提升項目回報率

            核心提示:金融科技“遇上”光伏發電 助力化解新風控挑戰 有效提升項目回報率
                  “我們正在嘗試一項極其大膽的新試驗。”國家電投旗下中國康富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勝來向記者說道。
              
              這里提到的新試驗,是他們與聯盛新能源組建一家合資公司發起零碳新城計劃:向廣大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提供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服務,民營中小企業只需繳納電費,就能得到更實惠的清潔能源電力供應。
              
              記者了解到,以往分布式光伏電站的主要使用對象是世界500強企業與大型企業,因為光伏電站的運營周期長達25年,只有這些頭部企業才有很大幾率“活過25年”且按時繳納電費。如今,面向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無疑令整個投資風險驟然提升。
              
              “這需要我們使用大量智能科技確保投資風險可控且足以產生預期回報。”劉勝來告訴記者,包括智能化安裝降低光伏發電器械損耗,智能化數據分析能時時評估資產收益狀況,智能化運營監控以降低人工成本,智能化預警以提前做好項目止損等。
              
              他透露,為了確保智能科技產生理想效果,他們與聯盛新能源已磨合逾半年。令他們頗感意外的是,由于面向民營中小企業的電費議價能力較強,目前已試水的項目平均收益率在13%-14%,高于大型項目約3-4個百分點,足以償還融資租賃費用且有效提升項目回報率。
              
              “我們打算在年底前投入5億元,若零碳新城平臺運營良好,不排除我們還會加倍投入。”劉勝來指出。
              
              業務模式驟變衍生出新風控挑戰
              
              為了推動零碳新城項目落地,聯盛新能源中國區總裁田大勇拜訪了眾多融資租賃公司,但多數情況下都吃了“閉門羹”。
              
              “不少融資租賃公司會問,面向民營中小企業的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規模大幅小于大型企業,那么整個零碳新城項目需要多少業務數量才能邁過盈虧平衡線;隨著中小規模項目激增,平臺需要增加多少人力維持運營,成本如何有效控制;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遠高于大型企業,一旦他們無力繳納電費,光伏電站項目該如何快速止損(由于光伏電站裝卸損耗大,一旦企業無法繳納電費,光伏電站運營商損失巨大)。”田大勇回憶說。這讓他意識到,必須利用科技解決這些痛點并塑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其中包括讓零部件變成更智能化,令整個光伏電站變得“可移動”,從而令光伏電站融資從“資產抵押”變成“產品抵押”;構建一整套新的智能資產管理系統,能時時追蹤數百個光伏電站的收益狀況;打造云監控、云抄表等一系列新科技,大幅降低光伏電站運營維護的人力成本等。
              
              “更重要的是,面向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需要光伏電站運營商的智能發生巨大改變。”他告訴記者。以往光伏電站運營商都會將運營風險悉數轉嫁給使用企業,比如合同條款約定,若使用企業中途不再使用光伏電站,需要賠償一筆錢用于光伏電站運營商解聘相關運營維護人員;若使用企業中途想變更安裝光伏發電裝置的廠房屋頂用途(或出租廠房),需要先征得光伏電站運營商同意。如今,民營中小企業只需按時繳付光伏發電電費,上述運營風險均由光伏電站運營商自主承擔。
              
              劉勝來指出,他們特別看重光伏電站運營商如何使用智能科技化解這些原先不屬于自己的運營風險。
              
              “事實上,不少融資租賃公司對這種新業務模式都相當感興趣。”一位融資租賃公司清潔能源事業部主管向記者透露。以往眾多融資租賃公司為爭奪大型企業項目打價格戰,導致整個融資租賃業務利潤率極其微薄。若通過智能科技解決上述風險,加之面向經營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因此它的回報率反而更加可觀。
              
              但是,多數融資租賃公司之所以對此持觀望態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無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規模大小,都要經過公司董事會與風控委員會審核。面對如此多的中小項目,公司高層可能忙不過來。
              
              劉勝來透露,過去半年,他們與聯盛新能源一直在“磨合”如何將項目遴選、項目準入、項目智能運營、項目風控實現“數據化”“模塊化”與“標準化”,從而大幅提升決策效率。目前他們也總結出一些值得借鑒的成效,比如優先選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民營中小企業,他們業務繁忙且發電量大,也能按時繳納光伏發電電費;針對不同中小企業存在季節性用電高峰與谷底,引入浮動定價機制,既確保自身項目收益率整體不變,又能兼顧企業實際用電開支以降低他們運營成本。
              
              “目前我們內部測算過,很多民營中小企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能在5年內收回成本。”他直言。
              
              三大風控措施確保融資租賃公司資金安全
              
              盡管擁有智能科技“保駕護航”,融資租賃公司仍需在操作機制層面最大限度控制資金風險,確保租賃費用按時回收。
              
              上述融資租賃公司清潔能源事業部主管表示,租賃費用能否按時回收,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使用企業能否按時繳納電費,二是光伏電站運營商能否及時將租賃費用劃轉給融資租賃公司。
              
              “此前,由于相關部門取消分布式光伏電站補貼,加之使用企業經營壓力驟增導致電費繳付逾期,導致運營商拖欠融資租賃公司租賃費時有發生。”他指出。如今民營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同樣不低,若無法構建完善的資金流向監控機制,容易導致租賃費拖欠狀況再度出現。
              
              劉勝來向記者透露,因此他們構建了三大風控措施,一是在發起合資公司同時,通過向合資公司派駐董事與財務總監,有效管控資金流向;二是構建智能化的資金劃撥體系,即企業向運營商支付光伏發電電費后,系統會自動向融資租賃公司劃轉部分資金作為租賃費用;三是用智能技術構建“統一”的項目評估準入、運營風控、止損處置等標準,避免道德風險出現。
              
              在他看來,這需要大量金融科技的協助。比如當部分民營中小企業暫時繳費逾期,平臺需要梳理以往數據與項目風控經驗,判斷企業暫緩繳費是“短暫的經營壓力”,還是“經營基本面出現不可逆轉的惡化”,從而決定是否撤離光伏發電設備及時止損。
              
              “對此我們會相當謹慎,因為實踐表明多數中小企業暫緩繳費是因為一時資金周轉不靈,若大幅度撤回光伏設備,不但給我們造成運營損失,也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運營負擔。”劉勝來告訴記者。隨著項目數量逐步增加,他發現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尤其在如何處置企業繳費逾期方面提升決策的精準性,能很大程度提升整個項目實際收益率。
              
              原標題:金融科技“遇上”光伏發電成效幾何? 助力化解新風控挑戰 有效提升項目回報率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