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產品供應鏈配套趨向成熟
從設備端來看,從電池到組件,目前主流設備廠商基本已經完成了210研發升級這一階段,以晶盛機電、上機數控、寧夏小牛、捷佳偉創、寶馨科技、邁為股份、高測股份為代表的設備企業均已有210配套的產品設備產出。
210供應情況
實際上,設備端的成熟度從硅片、電池、組件企業的產能布局與出貨量也能略窺一二。根據官方數據,中環股份9月G12硅片出貨為9000萬片,預計12月將達到1.6億片。根據中環的產能規劃,2021年硅片產能將達到85GW,其中G12為50GW。

此外,據透露,上機數控二期硅片產能均為210,其210硅片已經于Q3開始面向市場供應。而在此前隆基股份的一份調研記錄顯示,2021年隆基股份將視客戶需求生產210硅片。實際上,如果下游需求向好,硅片企業將全力保障210硅片的供應。
從電池端來看,以通威、愛旭為主的專業電池廠商均就大尺寸進行了布局。根據公開信息,通威目前電池產能27.5GW,其中7.5GW為210產能,到2021年底210向下兼容的電池產能將達到20GW。按照通威的說法,“電池片廠商對尺寸判斷是最中性的,從電池片企業的角度看尺寸大確實對行業是好事情”。
另一電池龍頭愛旭科技日前更新了其產能規劃最新數據,該公司預計到2020年底電池產能將達到36GW,其中兼容210以下的產能約為24GW。某電池企業告訴光伏們,目前210電池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整體需求好于預期。
產業鏈供應的反饋都在組件端得到了體現,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環晟光伏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三家代表企業,而三家均已經獲得了批量訂單,正在逐步出貨。從目前的產能規劃來看,到2021年底,210組件產能將超過50GW。
助力與“阻力”同在,性價比才是最優解
歸根到底,組件產品的應用仍需落到應用端。如果將210組件放到整個光伏電站系統端來看,隨著逆變器、支架等配套設備的升級量產,從理論上來說,由于單塊組件功率的提升,在相同裝機容量情況下,光伏組件數量更少、支架和樁基數量和施工總價降低、土建和安裝工程費用降低,BOS成本會相應下降。
不過,在210產品走向規?;l展的同時,仍面臨一些相對瓶頸的困擾。首先,目前整個行業的需求都被玻璃產能的供不應求所限制,其中組件的大尺寸化以及雙玻比例提高是其中關鍵,這一問題同樣也是210組件目前的困擾之一。根據公開數據,基于210mm硅片的600瓦+組件寬度達到了1.3米,這必須要新上的窯爐才能生產。目前以福萊特、信義為代表的光伏玻璃生產企業正快馬加鞭進行擴產,但從整體產能來看,1.3寬幅的玻璃產能仍將低于其他尺寸的產能規劃。
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210組件的出貨仍以500瓦/545瓦為主,這兩款組件產品尺寸基本與182組件相差不大,這也是210產品基于顛覆舊有產能理念的一個折衷的方式。
其次,良率是在硅片尺寸變大之后行業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在8月17日TCL新動能戰略發布會上,中環半導體總經理沈浩平坦言道,G12硅片在量產中確實存在部分問題導致良率略低于常規尺寸,但這一問題并非技術性難題,隨著量產的推進以及與設備的磨合,相信很快會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從當前行業擴產的產能來看,大部分的電池、組件產能都按照210向下兼容的尺寸進行設計,對于設備廠商來說,210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選擇。根據PV-Tech報道,一份光伏行業一二三線各電池生產商及新晉投資企業的產能擴張、產線信息統計數據顯示,210電池產能達到了120.5GW。
對于210來說,度電成本上的優勢已經凸顯,當下的關鍵需要著眼于整個系統段應用的優化。隨著行業逐漸走向平價,究竟哪種尺寸是最優解,最終都需要體現在光伏電站的度電成本上。對于制造業來說,技術上的降本增效,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才是其根本。在光伏們看來,無休止的爭論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度電成本以及業主需求會給出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