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及產業技術水平高速發展,光伏產業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我國少數有話語權的行業之一,光伏發電技術在國際市場擁有絕對競爭優勢。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28.6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光伏”,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光伏相關企業,其中,超3成的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
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省和江蘇省的光伏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擁有超過4.2萬家和3.8萬家相關企業,其次為廣東省和河北省,相關企業數量均超過2萬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疫情使得全球經濟步入了嚴冬,但光伏行業卻像是燃燒在冬天里的一把火,且越燒越旺。截至9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新增光伏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超過3.6萬家,其中第二季度新增1.6萬家,環比增長超過114.5%。
近日,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受邀出席第五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被采訪提問:最近大家對于十四五規劃非常熱議,一片大利好景象,你覺得可再生能源目標大上調的原因是什么,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情嗎?

錢晶表示,水規院的易院長也在多個場合說過,具體數字尚未確認還在研究中,大概率是目標會比之前預期的高。
主要推手是,第一,光伏便宜了、更便宜了、最便宜了。當光伏電價降至1.35美分,即度電成本低于1毛錢不到一度電時,傳統能源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不管你愿不愿意、希不希望。十四五以后,中國光伏首次進入無補貼時代,消納能力和水平取代可再生能源指標,決定市場容量和發展質量。
其次,變數大的外環境讓光伏、風力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上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這不僅僅是中國,所有國家都如此。別人停供你煤、石油、天然氣或者核電站技術,但無法擋得住你的風和陽光。

再有就是氣候問題,一場疫情讓我們對于脆弱的自然、脆弱的地球、脆弱的經濟、脆弱的人類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改變。經濟向善、發展向善、商業向善,對于清潔能源的全社會普遍偏好將建立起來。
同樣是在第五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上,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也表示,“光伏技術仍在繼續進步,成本仍在繼續降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2-3年的時間內,在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光伏將成為最經濟的電力能源。”
李振國表示,現在光伏發電已經在中國很多地區實現了平價上網。具體來看,當前光伏建設成本3元多/W,折算下來6-7分錢/度電,加上運維2-3分,實際下來每度電不到一毛錢。“那為什么上網電價還要三毛多呢?主要是因為非技術成本過高,后續還要推進進一步降低非技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