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硅片意味著大功率、大尺寸、大組串,低制造成本、低 BOS初始投資和LCOE 度電成本,也意味著更精益的制造、性能更優的輔材和全新的設備。
在過去光伏行業的歷史上,每一次技術升級都伴隨著爭議。但由于過往的技術多集中于電池、組件或逆變器等某一個環節的變化,因此往往競爭出現在相應環節的幾個大企業之中。
而大硅片技術的影響則是延伸到了整個組件產業鏈之外,還覆蓋了逆變器、支架、運輸和電站設計與施工環節。
以此為開端,在過去的一年中,光伏制造環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技術打磨逐步成熟,新一輪的先進產能擴產熱潮,新的設計方案和投資邏輯,新的產業鏈分工協作….
這個大時代下,大硅片并非唯一主角,但卻是開啟產業升級的關鍵鑰匙。
筆者簡要整理了大硅片誕生一年來,光伏行業在各個層面上發生的變化。
產業鏈進度
組件環節∶
晶澳、隆基、晶科分別發布了525W、530W和580W(78片,按72 片計算是535W)的18x組件,隨后,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潤陽、中宇七家光伏企業成立"M10"聯盟將18x的硅片尺寸標準統一為182mmx182mm。
天合、東方日升繼500W組件發布7個月后,發布600W+組件,其中天合光能2022年210產能達到31GW,東方日升2021年210產能15GW。7月18日,東方日升宣布將投資10554億,新增13GW高效電池片+組件產能。其中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期5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項目、安徽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5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項目、馬來西亞3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項目。
電池環節∶
通威、愛旭,良品率已與常規電池持平。愛旭 2020年底210產能達到10GW,2022年達到33GW,總產能45GW。通威眉山新基地一期已經全部具備182和210產能,二期7GW擴產已啟動,可支持210生產。
逆變器進度∶
集中式逆變器全面匹配,組串式逆變器預計四季度可單臺匹配18A以上的大電流以滿足210組件低電壓高電流的設計。
支架∶
中信博、Nextracker、Nclave 已全面支持。
輔材∶
此前認為的玻璃強度問題已不是障礙,但210玻璃產能仍需通過窯爐改造進一步加大,需要點時間。
光伏產業的分化與統一
作為一項普惠技術,大硅片給產業各環節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因其帶有破壞性的改變現有格局的創新和全新的制造需求,引發了強大爭議。
智新咨詢在2017年底預測∶光伏行業會隨著從同質化競爭轉向技術路線競爭,同時頭部企業越來越大,產業競爭態勢從單個企業蔓延到整個產業鏈。而大硅片技術不適用于絕大多數現有設備,導致光伏全行業出現分化。企業、專家甚至媒體,意見都難以達成統一。
但在分化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光伏行業此前抱怨的組件規格太多的情況有望隨著大尺寸的發展而有所改變∶無論如何,大尺寸時代來臨已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是210還是182,未來的組件尺寸都會在這兩個框架下生產,同時182的生產設備也幾乎全部兼容儲備著210的制造能力。這讓此前筆者擔心的一旦某一個技術路線競爭失敗,產線報廢的巨大風險應該不會發生。
未來主流的組件規格會變少,這是一件好事。
此外,182和210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產業鏈層面的協作,各家企業必須通力協作,因此也誕生了182聯盟和600W+光伏開放生態創新聯盟,這其中不只是光伏組件的尺寸在內部統一,對于組件的一些設計和孔位等,也有望實現一致。
外部輿論變化∶大組件時代已無爭議
在中環股份剛推出210之時,整個產業的聲音偏向負面,但時至今日,盡管仍存在182和210哪個更優的爭議,可對于組件邁入大功率時代已經毫無爭議。
產業也隨著認知深入,了解到這些變化對于行業降本的促進作用,無論是產業鏈、媒體還是股市,都對大組件表達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和高度關注。
產業鏈配套∶有快有慢
如上文所言,"大"時代下的產業鏈配套,呈現不一致的特征。這是由于各環節生產特征、器件發展、行業理解力不同造成的。
如中信博首席技術官王士濤指出∶支架環節已走在組件前面,很早就對大組件翹首以待,大組件結合大跨度支架,對于光伏電站降本意義重大。
而逆變器則由于功率器件原因,此前也習慣了常規的組件12.5A左右的電流,但由于天合、東方日升推出的低電壓技術在大幅降本的同時,也增高了電流至18A左右,對于逆變器廠商來說是個挑戰,需要時間升級產品。目前陽光電源、華為、錦浪、古瑞瓦特等企業均有相應的升級計劃,但還需要時間等待元器件的升級。
由于運輸環節不可能為光伏做出改變,此前被認為是組件的天花板,但隨后新的運輸方案被開發出來,同時據天合光能透露∶更優的方案也將隨即推出。
設備廠商則呈現兩種態勢∶一是大部分設備廠家不希望選邊站隊,因而推出兼容的生產線;另一方面,部分廠商也有意識的看到大硅片對產能提升的巨大幫助,也開始著手設備的產能進一步升級以及產線之間的配合,進一步放大這種效應。
而最大的變化在于∶雖然各環節由于自身性質對于大尺寸組件的支撐有快有慢,但每個環節都在積極的協同配套,拿出自身的下一代技術儲備進行升級,這也是為什么光伏產業所有人都低估了210發展進度的重要原因。
本質決定現象,戰略決策高度提升
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在進軍210技術之前,中環股份、天合光能、東方日升均對技術配套做過可研和摸底。
但210技術出來以后,包括這些能夠支持該技術的廠商,也仍然有擔心和不看好的聲音,究其原因是行業仍然存在很高的壁壘,這也是600W+光伏開放創新聯盟的意義∶讓其中的所有玩家,不論是182還是210企業,都能夠看到產業進步方向和產業發展的全局態勢。
在過去的一年里,光伏行業的思維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不論是硅片、組件產業鏈還是逆變器、支架、EPC企業,都在開始思考從全局LCOE 最優的模式入手,從以往最佳零部件選型邁向了最佳零部件配造這樣更深度融合的階段。而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決策時也更多能考慮到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高度。
歷史已經證明∶本質決定現象。以規模和供應配套成熟度帶來的優勢,往往會迷惑人心,這種優勢長期有效,反而也因此更容易迷惑決策者而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