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舊改方面的工作目標: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在中國政府網給出的《意見》圖解中,我們可以看到,改造內容涉及照明環境、充電設施、加裝電梯、智慧化改造等項目。而這些項目,離開電力的支持都玩不轉。
但在緊接著的7月23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關于下達2020年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通知”,明確2020年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計劃容量為733.35萬千瓦。
一方面,老舊小區改造需要電力支持;另一方面,卻要淘汰煤電行業的產能,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然。
能源轉型的大勢不可阻擋,國家及地方多次出臺文件,鼓勵光伏等清潔能源替代煤電發展。而對于老舊小區的改造,7月24日,住建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提高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
將“老舊小區改造”和“淘汰煤電產能”兩個目標完美結合,“光伏+”成為最高效的手段。通過在老舊小區安裝太陽能路燈,改善照明環境;建設光伏停車場,解決停車難問題,還可以給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充電;建設光伏快遞柜,實現智能收發快遞……當然,更重要的是,在老舊小區的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以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6月28日,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國是論壇: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上表示,如果給中國一半的老舊小區安裝上太陽能屋頂,每年約能發出3個三峽的發電量。
仇保興指出,當前重點改造的2000年以前建成老舊小區約有100億平方米,這些多層住宅約有20億平方米屋頂面積;如果拿出一半面積進行太陽能改造,裝上光伏板,每年可以發出約3個三峽的發電量。

計算方法大致如下:每1平方米太陽能設備,如在北京地區每年可發電240度,10億平方米就能發電2400億度電,而三峽年發電量約為800億度。
仇保興說,這說明從小處落手,就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
老舊小區改造勢在必行,能源轉型勢在必行!當“光伏+”遇到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即實現了老舊小區的改造,又實現了能源轉型,將碰撞出最絢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