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中國制造名片,競爭優勢突出。
中國光伏產業鏈在過去15年來憑借成本優勢、政策紅利,并依托中國大制造業生態的快速規?;茝V能力,規模優勢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年產值超5000億元,占全球7成以上,成為全球光伏制造中心。2019年中國在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環節全球產量份額已提升至67%/ 97%/79%/71%/59%,且由國內廠商(一級供應商)自給的原材料及部件占比達近85%,基本不存在核心原材料和設備環節被海外廠商嚴重卡脖子的情況,主導全球光伏供給格局。
▍全球需求趨于多元化,中國產能供應全球。
光伏發電經濟性持續提升推動裝機規??焖僭鲩L,未來30年行業具備15倍增長空間,清潔能源替代趨勢明確。2018年以來海外市場接力中國成為新增裝機增長的主力,外需占比提升至70%左右,且全球市場分布趨于多元化。目前中國光伏產品中約30%-40%用于滿足國內需求,而60%- 70%的產品通過直接或間接出口方式銷往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對中國光伏供應鏈有較強依賴。
▍產業鏈短期內不具備外遷條件,中長期有望進一步“走出去”。
疫情之下美日等國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引發對光伏等制造業外遷的擔憂。但我們認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鏈具備顯著的效率、成本、上下游配套等優勢,而海外供應鏈已東完西缺,短期內重新培育產業鏈既不現實也不經濟,且新冠疫情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海外光伏公司紛紛減少開支并迎來裁員減薪潮,短期內海外產能擴張進程反而可能放緩;而從中長期看,隨著國內產能置換等政策限制趨嚴、海外貿易壁壘抬升,以及供應鏈均衡布局考慮,產業鏈部分環節存在“走出去”的趨勢,預計將形成國內產能為主、海外增量產能為輔的供應鏈格局,但重新洗牌的概率極小,不會削弱中國在光伏行業的主導地位,還有望增強全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