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7年新增裝機全球首位、連續5年累計裝機全球首位、連續9年多晶硅產量全球首位、連續13年組件產量全球首位——2019年,中國的光伏成就依舊耀眼;中國的光伏制造企業也依舊勢不可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環節中,以壓倒性優勢占據產量排名前十的7、10、9、8個席位。
突如其來的疫情,猝不及防的臨時考,歷經過數次大風大浪的光伏產業,這次能經受住考驗嗎?疫情當前,光伏會愈挫愈勇嗎?
一、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保持穩定
2020年一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達10.5萬噸,同比增長29.9%;國內組件產量達23.4GW,同比增長17%。頭部企業在春節及疫情期間未停工,產銷達到平衡。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公開數據,1-3月我國新增光伏裝機3.95GW,同比降低24.04%。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2.23GW,分布式新增裝機1.72GW。

2、出口市場進一步分散
2020年一季度,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達到45.7億美元,同比下降8%,環比增加0.2%。硅片、電池片出口額、出口量同比增長,單晶硅片出口占比進一步提高,出口量占比達到近80%;組件出口額達36.5億美元,同比有所下降;出口量達15.6GW,與2019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一季度,組件出口市場呈進一步分散趨勢,歐洲市場和拉美市場保持穩定需求,荷蘭、日本、巴西、印度、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智利、德國、西班牙上榜組件出口前十。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越南在2020年一季度組件出口前十國家中“一進一出”:由于2019年12月美國宣布對雙面發電光伏組件豁免201法案下的進口關稅,一季度我國對美組件出口額達到1.94億美元,實現同比42倍以上增長,美國時隔十年后再次躋身中國出口市場前十;與此同時,受搶“630”補貼影響,2019年一季度越南一躍成為我國組件出口第一大市場;2020年一季度隨著正常需求的回歸,越南退出我國組件出口前十市場。


根據2020年1-4月組件出口數據來看,1-2月出口同比明顯下降,系春節及國內疫情雙重影響,主要問題在于國內物流幾近癱瘓導致光伏產品出口受限;3月出口量同比明顯上升,主要是因為國內復工積極,2月積壓在海關的產品在3月一同清關;4月國內基本實現全面復工復產,但此時正是海外疫情暴發期,雖然主要的光伏市場均采取了管控措施,但出口量同比并未有明顯減少,考慮到3月出口規模中包含了一部分本來應該在2月出口的規模,因此4月環比受影響的程度并不高。從主要的GW級市場3-4月出口情況來看,雖然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疫情最為嚴重,但其4月出口環比降幅并不明顯。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拉美地區的墨西哥和巴西兩大市場,這兩大市場4月出口規模環比明顯大幅下降,系疫情管控和貨幣貶值所致。此外印度4月出口環比降幅也比較明顯,國內項目招投標均有所延期。


3、產品價格繼續下滑
由于春節長假原因一季度為傳統裝機淡季,疊加國內新冠疫情突發的影響,國內市場需求下滑。3月下游光伏電站項目逐步復工復產,但海外疫情隨之爆發,對海外市場需求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加之光伏行業技術進步繼續推進,導致光伏產品價格繼續下滑,如下圖所示。從多晶硅來看,4月開始,多晶硅價格快速下降,已經低于部分老產能制造成本,產品價格由1月的53元/kg(多晶硅菜花料)和73元/kg(多晶硅致密料)降至目前的31元/kg和60元/kg。多晶硅片目前平均價格1.17元/片,單晶硅片G1和M6平均價格分別為2.63元/片和2.72元/片(PV Infolink 5月13日);組件價格在1.60元/W左右。由于3-4月多晶硅片市場需求量銳減,造成價格跌幅達20%-30%,硅片價格也面臨下行趨勢,3-5月隆基單晶硅片價格已經經歷連續四次下調,單晶M6硅片從2月底的3.47元/片降至2.77元/片(隆基官網)。

2019年1-4月光伏產品價格變化情況
二、行業發展展望
1-2月,海外市場需求方面并未受到疫情影響;3-4月,海外疫情爆發,對行業需求的沖擊開始逐漸顯現,多個GW級市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整個市場的行情從最開始的海外市場催單快速轉變為客戶主動要求延遲訂單交付。從4月25日到5月10日期間,海外新增確診人數未創新高,但呈現高位震蕩走勢,我們仍然需要密切關注全球重點光伏市場的疫情發展趨勢,這對全球光伏市場穩步恢復至關重要。
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變化情況


1、2020年光伏并網規模情景預測
全球光伏裝機
自疫情爆發以來,IHS、Wood Mackenzie、BNEF、IEA等機構基于疫情對光伏產業的影響分別下調了全球光伏裝機規模預期,各機構預測規模在105-143GW之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根據疫情對全球光伏市場不同影響情況下做了以下3種情景假設。


據悉,日本、韓國、歐洲等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開始逐漸放松疫情管控,市場正開始恢復活力。然而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重點光伏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較高,主要表現在其貨幣貶值與疫情管控影響下對光伏組件進口需求的快速下降。同各機構預測趨勢一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同樣對2020年全球光伏并網規模進行了下調,從130-140GW調至110-135GW。在以上3種情景假設下,我們認為:(1)在保守情況下,如果疫情對2020年全年的光伏并網裝機規模均會產生影響,預計裝機將在110GW左右,二、三、四季度受影響程度將依次減弱;(2)在中性情況下,疫情影響持續至三季度,四季度將迎來“搶裝式”的恢復期,預計全球光伏裝機規??蛇_123GW左右,同比上升6.5%;(3)在樂觀情況下,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一、二季度裝機受到明顯影響,在三季度影響逐漸消退,電站建設恢復,四季度將創裝機新高,預計全球光伏裝機規??蛇_135GW左右,同比上升14.8%。
中國光伏裝機
對于中國本土光伏市場,基于疫情,我們也同樣做出了調整,從35-45GW下調至32-45GW,并做了三種情景假設:


在以上3種情景假設下,我們認為:(1)一季度裝機不盡人意,僅為3.95GW,但隨著各地的加緊復工,疊加“630”搶裝刺激,預計競價、戶用、領跑者獎勵等項目將在二季度集中發力,實現快速增長,裝機規模相比一季度可能增長一倍以上;(2)2020年競價項目還處于前期準備階段,在三季度,工商業分布式有望實現并網,青海3GW的外送基地要求在“930”全額并網。預計戶用也將在三季度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不排除月裝機上GW的情況出現。(3)目前有9個省市的競價項目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全容量并網,疊加特高壓外送、平價、戶用項目,四季度可能成為全年裝機量最多的一個季度。(4)平價項目是2020年的市場亮點。2019年第一批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總量為14.78GW,2020年截至目前,已知的5省平價項目總規模已經達到8.82GW,預計2020年平價項目的申報規模有望達到20GW,同比上升50%左右。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國內光伏裝機規模在2020年會有32-45GW左右,對應同比增長5.9%-33.1%。
2、光伏+儲能逐漸成為優先進入市場的先決條件。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可再生能源+儲能最大的瓶頸在于其沒有穩定且普遍適用的盈利模式,導致其經濟性不夠穩定,光伏企業配置儲能系統無法發揮企業主動性。為降低棄光風險,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019年以來多省份提出可再生能源項目主動配置合理的儲能容量。“鼓勵”“優先”等字眼頻繁出現在各地的政策文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伏配置儲能的發展態勢,集中式光伏電站配套儲能系統或將成為更多省份新增項目優先進入市場的先決條件。光伏配置儲能尚需相應的配套政策支持,以提高項目的經濟性。
3、光伏產業在近幾年激烈的競爭下進一步在向中國轉移。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發布的擴產規劃90余項,包括多晶硅、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輔材輔料等,主要為各環節國內頭部企業。得益于成本、技術、產業鏈配套的優勢,國內企業的主動擴產及海外企業的被動退出,光伏產業進一步向國內集中,退出后的供給缺口將會由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填補,“大對大”的市場發展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制造業擴產布局方面,呈現一定的區域性特點。其中多晶硅集中在西南地區的四川和云南兩大低電價省份;硅片環節在國內的19個擴產項目有71%集中在西部地區,如樂山、云南、寧夏等地,23%在內蒙;電池片以及組件環節相比硅片來說市場集中度較低,因此其產能布局較為分散,多數企業都將產能集中在了以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
三、疫情下的機遇與挑戰
1.機遇不斷
疫情過后,全球會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各國電力消費都出現大幅下降,能源需求總量預計將創下近70年來的最大跌幅,但可再生能源將會成為2020年唯一需求正增長的能源方式。同時,二十國集團能源部長會議表示將在9月評估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情況,以及更廣泛的二十國集團更清潔、可持續的能源系統轉型議程。我們認為本次疫情過后,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價格下降有望催生更多新興市場。光伏發電已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根據BNEF的報告,在擁有全球三分之二人口、GDP總量72%、用電需求85%的國家,新建光伏電站或陸上風電場已是成本最低的電源。全球疫情爆發導致各國光伏發電項目停滯、延遲,加劇了供過于求的局面,光伏發電成本也創下了歷史新低。根據BNEF的報告,2020年上半年固定式光伏發電系統的LCOE為50美元/兆瓦時,同比降幅4%。光伏發電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將吸引更多的參與者不斷涌入光伏市場。
制造業各環節市場格局會更加趨于穩定。疫情難擋頭部企業加速擴產的步伐,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如通威、晶科、隆基、愛旭、中環等集中發布擴產計劃,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由于頭部企業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疫情期間新的訂單會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進一步加速“大對大”的發展格局,后續市場將更加趨于成熟與穩定。
2、挑戰重重
疫情后海外市場恢復節奏的把握對后市需求至關重要。據悉,4-5月,有部分海外國家已經出現復工等利好消息,因此后續出口市場有望恢復并持續向好,但復工的同時也面臨疫情復發的風險,仍需密切關注海外疫情的發展趨勢。后續新訂單的規模決定了今明兩年全球新增裝機的規模,因此需要把握好各市場的恢復節奏以確保新訂單的快速落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區域間疫情發展的差異性和管控措施的差異性會導致市場恢復節奏也存在較大差異。
落后產能成本壓力加大。光伏企業產能正在持續擴張,但需求受疫情沖擊有所放緩,價格下跌勢在必行,必定會給成本較高的老產能帶來巨大壓力。疫情加速了落后產能及二三線小廠的加速退出,多晶硅生產成本和價格倒掛,選擇停產檢修的老產能未來復產困難,同時中小電池廠開工率低迷,由于技改需求和資金不足等原因,運營不具備持續性,未來勢必黯然離場。
疫情下,盡管光伏產業面臨重重挑戰,但市場機遇也近在眼前。雖然本次疫情對沖掉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量市場空間,但疫情的嚴重程度與光伏市場需求之間的相關性正在明顯減弱,只要下半年能有較多的新訂單完成,全年需求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