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杉樹鎮孟郊村的光伏發電站,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劃一,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筆者跟隨印江供電局工作人員進入基地,只見光伏并網逆變器上清晰地顯示功率、日電量、總電量、狀態等。該局杉樹供電所黨支部書記萬山介紹:“這些數據都是自動生成,這里一共有四個逆變器,比如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日電量是109.6千瓦時,這個逆變器從安裝到現在一共發出電量是134644千瓦時。”
據悉,該項目是杉樹鎮村集體經濟光伏發電項目。2017年12月,杉樹鎮整合財政扶貧資金250萬元,購買和安裝281.25KW光伏發電設備機組和315KVA變壓器接入系統及附屬設施。通過村合作社運作模式,各村根據所得收益按期給貧困戶分紅,直接惠及孟郊、聯營、大坪、楊家、冉家5個村共計2688戶(其中貧困戶237戶)。
“杉樹鎮集體經濟光伏發電項目涉及5個村,截至2019年10月份共計產生電量42.3萬度,產生收益14.8萬元。我們采取50%用于全村群眾分紅、20%用于壯大集體經濟、20%用于應急預案資金預留、10%用于團隊管理獎勵的‘5221’模式進行分紅。”杉樹鎮孟郊村支部書記任廷智說。
今年55歲的吳天信是杉樹鎮孟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益于村里的光伏扶貧項目發放的扶貧補貼以及系列精準扶貧政策,他家于2018年順利脫貧。“我們這邊搞這個光伏發電扶貧政策好,去年我們四個人分了500塊錢的紅利,感謝黨和政府!”談及建在家門口的光伏發電項目,吳天信老人非常滿意。
印江縣木黃鎮也把光伏發電作為一項綠色扶貧產業來抓,探索出了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子。2017年,木黃鎮用財政專項資金258.34萬元,在鍋廠村建成太陽能光伏發電300KW,由2320塊漢能標準太陽板、3臺古瑞瓦特光伏并網逆變器、12臺一級匯流箱、6臺二級匯流箱、1臺315KVA變壓器組成,面積為3900平方米,年發電量約30萬度。
光伏發電如何與主網配網發電,該局木黃供電所杜簡紅現場對筆者介紹道:“ 這個光伏發電是通過太陽板接收太陽光,太陽光再通過防雷匯流箱再通過裂變器,裂變器升高到400伏的電壓再輸送到變網配電盤,通過并網配電盤以后再與我們的主網配網發電。”
該項目并入電網后,依據實際發電量將收益支付給村集體經濟,直接惠及鍋廠、落坳、雙林、坪所、鐵廠、芙蓉六個行政村,讓400余戶貧困戶享受太陽能光伏發電紅利。
“光伏發電項目于2018年6月份并網投產,2019年所產生的電量為30萬度,產生的效益12萬元。集體經濟產生的效益根據70%用于貧困戶分紅、20%用于下一年滾動發展資金,10%用于公益事業‘721’的模式進行分紅。木黃鎮鍋廠村支部書記田華忠介紹說。
據了解,光伏發電項目是綠色環保、高效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目前,印江縣已建成光伏發電項目8個,不僅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更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為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