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500W顯然不是組件效率的上限。從各家企業公開的信息看,目前500W組件均使用PERC電池,如果采用異質結技術,其轉換效率、功率還將更上一層樓。正如索比光伏網總編曹宇所說,從目前技術發展看,異質結完全有可能接棒PERC,成為光伏市場發展新的推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教授表示,國內已經有多家企業的異質結電池實現量產,總產能超過1GW,且部分企業正在籌建更大產能。他表示,異質結電池技術想實現大規模產業化,還需要在技術成熟度、設備投資成本、重要輔材價格、市場接受程度等方面多下功夫。“預計2024年后,在設備廠商的合作下,異質結整線投入大幅下降,與PERC產線成本差距在20%以內,加上輔材國產化、非硅成本下降等因素,可以得到較高的市場接受度。”
南昌大學光伏研究院院長周浪教授提出,異質結電池生產都會有產品效率爬坡的過程,即使是成熟的產線和工藝,中斷再起也會有數千片dummy片(樣品),從而使產品效率達到正常水平,但PERC電池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異質結電池對結構、從成分更加敏感,但我們并不會因此放棄追求異質結的高效,中國企業可以考慮成立研究基金,共同進行相關研發。
東方日升研發高級總監劉亞鋒表示,異質結電池雙面率理論上高達95%,無LID,溫度系數更低,可以說是最好的電池技術。他透露,東方日升生產的業內首款半片異質結組件效率高達21.9%,疊加半片等技術后功率可達445W,同時擁有弱光性好、發電量高等特點,未來還會疊加大硅片、疊瓦等先進技術,在降低度電成本方面前景廣闊。“東方日升正在研發的210高效異質結組件將成為未來的終極產品,將光伏帶入6.0新紀元。”
從實證數據看,東方日升HJT雙面組件每瓦收益率比PERC雙面組件高7%-8%,比PERC單面組件更是提升了14-16%。“如果采用跟蹤支架,收益提升效果還能繼續放大。”劉亞鋒強調。對此,吉電股份白城發電公司新能源運營主管史影甲表示,白城領跑者項目中使用了MW規模的異質結組件,通過對近一年數據的分析,認為異質結方陣達到了設計時的要求,單位裝機容量發電量排在當時選購的5種組件首位。“唯一的問題是,當時異質結組件采購價格超過4元/W,希望今后通過技術進步,降低異質結組件價格,從而降低系統度電成本,提升競爭力。”
眾所周知,目前PERC電池仍是各家企業擴產的主體,那么,PERC技術是否有可能形成技術鎖定、阻礙其他技術實現市場化突破?對此,三峽資本研究咨詢部投資總監鄭海軍認為,領跑者計劃對于打破技術鎖定、鼓勵高效技術應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讓先驅者獲得應有的收益。對全球光伏產業而言,市場空間巨大,包容性很強,每種技術都可以找到差異化市場。
中信建投電新首席分析師王革指出,未來光伏市場變化的關鍵不在硅片環節,而是電池環節,因為電池在光伏全產業鏈中技術最復雜、迭代最快。相信未來N型異質結電池將在經濟性方面取得競爭優勢,打破臨界狀態,成為行業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