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琴江公路走進五華縣橫陂鎮西湖村,猶如走進了世外桃源:綠樹成蔭的休閑公園、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欣欣向榮的產業……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西湖村煥發出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去年,西湖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54%,整村申請退出了“省定貧困村”行列。今年,未退出的4戶19人均已符合脫貧條件,上半年將實現全部脫貧。
因村發展產業
群眾穩定增收
在橫陂鎮與河東鎮交界處,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覆蓋了1300多畝荒山,將太陽能源源不斷轉化為電能,創造經濟效益。
2016年4月,廣東電網公司進駐幫扶西湖村后,便致力于尋找一個既能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又能長效帶動西湖村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經過多方調研,最終確定發展光伏電站項目,并于當年底協調引進南方電網綜合能源公司與五華縣政府成立五華縣惠農新能源公司,利用扶貧資金,租用荒山建設光伏扶貧電站。西湖村在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支持下,投入200萬元入股光伏電站項目及電網公司下屬企業,現在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左右。“這一份集體經濟收入,一部分給貧困戶分紅,一部分用于村里各項事業發展,既營造了多勞多得的良好氛圍,又促使西湖村呈現良性發展態勢。”西湖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廖曉明說。
最近,光伏扶貧電站所在的山地里,又傳出了陣陣機器轟鳴聲。廖曉明介紹說,去年底,在駐村工作隊主導下,西湖村成功引進省農業龍頭企業——廣東僑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西湖村生態木耳立體循環農業項目,形成多種農作物立體循環種植、綜合獲益的新型農業種養模式。該項目由西湖村投入扶貧資金,僑微公司負責種植、管理和提供技術、營銷服務,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則幫助銷售產品,開展消費扶貧。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能為西湖村集體增加收益近10萬元,并帶來一批就業崗位。“貧困群眾要實現長期穩定脫貧,就要多元化發展長期穩定的產業。”西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新明說。
長期產業穩致富,短期產業則能“解燃眉”。駐村工作隊抓住短期產業見效快的特點,于2017年引進靈芝種植產業,以帶頭人統籌種植、有勞動力貧困戶入股的形式開展產業扶貧。村里的困難戶李錫根便是受益者之一,他說村里把扶貧資金投入到靈芝、百香果種植基地,他成了“股東”,兩年分紅就回了本,以后每年都有可觀收益。此外,駐村工作隊還籌資幫他建了雞舍,扶持他養雞;村里聘請他做保潔員,這讓他每個月又多了3000多元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短期產業發展方面,駐村工作隊還因地制宜指導貧困戶發展了肉兔、肉牛養殖等,“一戶一策”帶動貧困戶通過勞動快速增收,實現產業造血脫貧。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人居環境
休閑公園里健身設備等一應俱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功能室配備齊全,配電線路和供電臺區修葺一新,足球場建設如火如荼……近三年多來,廣東電網公司籌資650多萬元,幫助西湖村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真正讓群眾得實惠。
“以前環境差,現在出門就像走進了公園,變化可大了。”退休教師李英群說,“大變化”不僅體現在村莊變美了、農民錢包鼓了,還體現在黨組織的凝聚力更強了、村民的思想觀念更新了。市紀委監委派駐西湖村黨建指導員盧軍說,為提升基層黨支部組織力,他們全面排查摸底西湖村現有黨員信息及特點,建立到村到戶的黨員聯系群眾機制,并結合上級文件及黨建黨廉實際案例,分層分級開展在村黨員的談心談話活動。
脫貧攻堅既要“硬件”“軟件”并舉,也要“扶志”“扶智”并重。鐘清是西湖村油塘鐘屋一戶困難戶家的小孩,由于父親身患重病導致家中舉債幾十萬元。2016年正讀初三的她面臨打工和續讀的艱難選擇。駐村工作隊得知情況后向她伸出了援手,推薦她到廣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讀中專。如今,她已經畢業被中山凱能集團有限公司錄用,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家里的生活正一步步變好。2019年底,一家子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790.21元。
廖曉明說,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發現,村民中除一部分完全沒有勞動力的老弱病殘外,像鐘清這樣的都是有潛力可挖的,可以通過扶志扶智激發主動性和創造力,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為此,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推進教育幫扶、就業幫扶,如募集電腦98臺、打印機3臺,保障貧困學生網絡學習,完善學校電教室;捐贈圖書、圖書柜完善讀書角;牽頭成立教育基金和教育基金理事會開展獎教獎學活動;推薦西湖村農戶子弟到廣東電網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培訓、入職……通過一系列舉措,引導貧困戶長志、增智,主動創造美好生活。